原创 肖铁军 地产圈杂货铺
斜杠青年去年流行过一阵子,也正应了万众创新的春风,仿佛不给自己加个杠,就落伍OUT啦,被diss似的。今天也来聊一聊这个事。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1
浮躁期,危机感惹的祸
1.先说危机感
远的不说先说说地产圈职场的变化,10年前,职场的精英骨干还是45岁左右,经验及阅历都是需要积累的,那时候鲜有40岁以下的项目总,一个学生毕业,22岁左右,没个5年学习,啥都还没弄明白呢,在经过两三个完整项目的历练,10年就过去了,基本30多岁才有可能担当一定的职务,现如今职场35岁成了一道坎了,上不去的,基本就只能趴下了,这里面就不多写了,例如
职场一张表,你干得过她你就赢了!
生不进设计院,死不当顾问,生死不做甲方吗?
衙门口都不好混了,看看这些即将摘牌的衙门,何况打工仔呢?
生活保洁员都要招扫地僧的年代
说多了都是泪,十年前嫌70末,80初的年轻,好容易经验阅历都有了,时代变了,一夜间就变成了油腻的中年人了,很多朋友们都曾经是行业精英,现在也在不断的给自己找个斜杠来抗,也算是个备胎吧。
2.再说浮躁期
现如今90后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了,他们有能力,有个性,有冲劲,少了一点耐性,对70后、80后们缺少了解和尊重。
缺少沉淀和积累,欲速则不达,忙着做网红、开网店、做视频
要不就是玩着区块链空气币,地产圈乱象丛生,除了客观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因素外,10年间,设计院的图是越来越糙,地产甲方的活是越弄越乱,房子盖得是越来越没特色,工匠精神,是需要总结积累传承的,如果当年的师傅是这么教的学生,这一代代下去的浮躁可不得了。
2
做斜杠的前提条件
1.质量重于数量
没有做好本职的工作,不要想什么斜杠了
作为打工仔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可能一辈子都不了老板,那首要做的至少要在工作的8小时,对得起老板的购买你时间的薪酬,踏实肯干,善于总结,在岗位上成为最优秀的人,或许机会就会找上门来,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平时无外乎注意
长于积累
没有量的积累,是无法达到想要的结果的,坚持三五天,三五月比较容易,长期坚持比较难,把所学的,所经历的积累下来,没准什么时候就会用到了。
下面的方法套路自学吧。
5点总结:优点、缺点、重点、难点、亮点。找出你每一项工作的5个点,做到有的放矢,我想在地产公司向老板每一次汇报的人都会懂,老板最关心的是亮点,就像一个楼盘没有亮点,无法吸引客户,自然就不好卖了;至于其他,那正是管理执行团队的活了。
PDCA: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实用,有时间的朋友不妨多学一下。
此外推荐一本书,不是打广告,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2.基于兴趣
本职工作是基于责任和生存
斜杠后的却是要基于兴趣了,问问自己,一年不给你一分钱,你会不会每天坚持两个小时在这件事上,就像减肥,你不可能永远寄托于那些减肥药,而是要实打实的砸铁挥汗积跬步才行。克服惰性,克服舒适区才能,生活中遇到了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努力着
朝露:一个好的设计师/培训师开始了第一步
秦兄:自媒体人
青年建筑:建筑师/自媒体人~~13万粉丝
潘工、吴工:注册建筑师/培训讲师,漫画师
良工:注册建筑师/长租公寓创业/自媒体人/跑团
百万大咖:培训师/自媒体人/,还比你努力
涛哥:猎头网红/自媒体人
还有专家兴龙,老王、木子李兄,都在尝试着。
3
你的亮点是你的品牌
要懂得经营自己的个人口碑,就像开淘宝的需要好评多,别人才能光顾你的店一样,好的口碑是笔无形的财富,正如,彼时他正好需要,而你恰好专业,自然供需就达成了。
记得上学时候兼职做推销员,产品都要自己亲自尝试一下,好用才会去卖,因为如果东西自己都不用不觉得好,凭什么让顾客相信产品优良呢。
再举个例子,做电气的,如何和那些有丰富经验的老专家拼呢,找些有特点的东西,成为这方面的专才,小而美更适合个人,幸亏那些年对电梯有研究,第一次转型去做甲方,成了敲门砖,因为市场上确实懂的人太少了,每次跳槽似乎都不太困难。
谁说我是斜杠青年?我是顿号大叔好不?
只是给生活偶尔按下了暂停键,打个顿号,回头去看看曾经走的路,还没有做斜杠的能力,立足于本职工作,多积累些,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只是我们还在努力,享受着这过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