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吾闻之喜而不寐
12.13[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①。
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②。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③?
曰:否。
有知虑乎④?
曰:否。
多闻识乎⑤?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⑥?
曰:其为人也好善⑦。
好善足乎⑧?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⑨?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⑩。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⑪。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⑫。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⑬!
12.13[通释]
鲁国国君想让乐正子担任首席执政官。
孟子说:我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问:乐正子能力强吗?
孟子说:不强。
公孙丑问:有智慧有谋略吗?
孟子说:没有。
公孙丑问:见多识广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
孟子说:他为人喜好接纳善言。
公孙丑问:喜好接纳善言就够了吗?
孟子说:喜好接纳善言在天下占优势,更何况在鲁国了!如果喜好接纳善言,那么四海之内都将看轻千里的路程前来把怎样做才算好告诉给他;如果不喜好接纳善言,那么人们就会说訑訑,我早就知道他了。訑訑的声音和表情把人阻隔在千里之外。读书人在千里之外停住了脚步,那么说谗媚的话当面奉迎的人就到来了。跟说谗媚话当面奉迎的人相处,国家要治理好可能吗!
12.13[注释]
①鲁欲使乐正子为政:鲁国国君想让乐正子担任首席执政官。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为政,主持国家政务,任首席执政官。可参见《梁惠王下16吾之不遇鲁侯天也》注释①。
②吾闻之喜而不寐:我听说这个消息高兴得睡不着觉。而,相当于助词得。
③乐正子强乎:乐正子能力强吗。
④有知虑乎:有智慧有谋略吗。有知虑,有智慧有谋略。知,同智。虑,谋略。
⑤多闻识乎:见多识广吗。多闻识,多闻多识,见多识广。
⑥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既然如此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奚为,为什么。为,音wéi。
⑦其为人也好善:他为人喜好接纳善言。好善,喜好接纳善言。
⑧好善足乎:喜好接纳善言就够了吗。足,够。
⑨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喜好接纳善言在天下占优势,更何况在鲁国了。优于天下,在天下占优。优,作动词,优先,占优,领先。
⑩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如果喜好接纳善言,那么四海之内都将看轻千里的路程前来把怎样做才算好告诉给他;如果不喜好接纳善言,那么人们就会说訑訑,我早就知道他了。轻,作动词,看轻,以……为轻。千里,指千里的路程。而来,就来,前来。告之,告诉给他。第三个善,什么是善,怎样做算善。訑訑,音yēyē,瞧不起,轻蔑的口气。予,我。既已,完成式,已经,早就。
⑪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訑訑的声音表情把人阻隔在千里之外。距,同拒。
⑫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读书人在千里之外停住了脚步,那么说谗媚的话当面奉迎的人就到来了。谗谄面谀,用好听的话当面奉承。谗谄,进谗言。面谀,当面恭唯。
⑬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跟说谗媚话当面奉迎的人相处,国家要治理好可能吗。居,处(chǔ),相处。可得,可能。
12.13[解读与点评]
执政者什么最重要?能力固然重要,但在孟子看来,还有比能力更重要的好善。
什么是好善?就是与人为善。有了这个出发点,就能替人民着想,就能纳善言,为人民办善事。
两千三百多年前孟子的这个观点早就告诉人们,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单靠执政者个人的能力、智慧和学识,更重要的是好善,是广纳善言,才能聚天下贤才,集思广益。执政者的能力、智慧和学识再强,一块铁能碾几颗钉?贤人远离,奸佞就会乘虚而入。执政者身旁充斥着小人,能治理好国家吗!不好善,就可能形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局面,为贤人所蔑视,百花齐放只能是空谈。
请注意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这句话的立足点。因为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是孟子假设的外界人对不好善者的表现出的轻蔑态度,所以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这句话是站在千里之外人的角度发出的,是千里之外人瞧不起不好善者,所以士止于千里之外不可能前来。
訑訑有多种读音,有人选择了余支切延知切的yí yí音。音yí yí是形容自得貌的,而本章中的訑訑是表示一种瞧不起的轻蔑语气的,《康熙》字典引《孟子》时用了后半截内容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未取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断章取义,自然选不出正确读音。訑本是一个形声拟音字,表现瞧不起的轻蔑语气,自然应该取也字之音。訑訑读yēyē感觉更生动贴切。
本章产生成语喜而不寐拒人于千里之外谗谄面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