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是我们当代著名的作家,前一阵子诺贝尔文学奖将要揭晓的时候,他还作为热门候选作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大家可能都知道,写这个人好写,但是如果口头谈论起来就颇有些难度了。
究其原因,还是他名字中凹的读音的问题,在我们的常识中,这个字读作āo,但是我们常常在一些公共场合或者官方场合中听到别人包括贾平凹本人都将其读作wā。
为什么呢?明明《新华字典》里凹这个字只有āo这个音,凭什么读到他的时候就要改成wā呢?
本尊解释:小名演化而来现在最权威的解释也就是贾平凹本人的解释:
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意思就是说他小时候的小名叫做平娃,在陕北地区,很多农村为了求孩子好养都会给孩子取一些很简单,很朴实的名字,类似于x娃就是典型的一种。
然后又说自己长大了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具有文学性,并且也不太通顺,正好凹字与娃字读音相同,而且平凹还有克服困难之意,所以索性就将平娃改成现在的名字。
那么大家又要提出疑问了,为何娃会和凹同音?当然是因为当地陕西地区的方言是这么念。那有的人就开始不服了,为什么他们的方言念wā,我们的普通话也要跟着念wā呢?
其实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横向的地区方言问题,而是一个纵向的古今发音问题。
深入考证:方言还是古语?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第六版的《现代汉语字典》中凹字增加了wā的读音,由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在某一段时间内,凹字确实是又wā的读音的,那么,剩下的任务就是找历史上的凹字在那个时期有此读音,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要想了解一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如何,字义如何,第一步就是查《康熙大字典》,这部著作是康熙年间皇帝下令命人编修的,可以说是古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引用了诸多中古时期的字书,我们可以以此为起点来顺藤摸瓜。
《康熙字典》引《唐韵》中对其解释说乌洽切,即念wā。引《集韵》中对凹字读音的另外一种解释,即於交切,此时也就是念āo。
《集韵》10卷中对凹字还有有这样的解释: 窊也。而其对 窊字的读音解释为乌化切(wā)。同时期的韵书重修《广韵》5卷中对 窊字的读音同样解释为:乌瓜切。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集韵》中的凹字也有wā的读音。
《唐韵》是唐朝时期的一部韵书,现已经失传,《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应该可以说明唐朝时期凹字还只有wā的读音。而《集韵》和《广韵》都是北宋时期编修的韵书,说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是一个既念āo又念wā的多音字。并且这种读法一直保留到了康熙年间。
但是这中间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宋朝至明清的许多字书,如《类篇》,《字汇》,《正字通》中对凹读音的解释大都只是於交切,乌高切,也就是他们只记载了āo这一个音,说明从唐以后,āo音逐渐变为强势音,wā音已经变得不很重要了。
可见在读音上已经为其读wā找到了根据,那么意义上呢?
上文我们提到有字书将凹字解释为 窊也,那 窊字又有什么含义呢?
《康熙字典》与《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对 窊的解释中都有下凹,下陷的含义,可见 窊字与凹字意义是相通的,在古代很可能两个字是通用的。在古代,两个字意义相通,其读音往往也就相近,这两个字是比较符合这个规律的。
此外,我们注意到《汉语大词典》以及《汉语源流词典》中中对凹字读wā时的解释为 同’洼‘,用于地名。由此观之,这两个字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额关系,不过这并没有在古代的一些字书中找到根据,所以只能从象形的角度来进行剖析。
从字形演变的角度来看,凹和洼还真有一些渊源:在《象形字典》中我们查到: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蛙的省略。加上三点水表示水中有蛙,意即存水的洼地时间长了都有了青蛙。造字本意即山间积水有蛙的低凹地。既然能够积水,必然说明此地地势低,也就是凹字所表示的下凹之意。
二者意思相近,可能在历史上某一时期二者也是相互通用的,所以读音相近也不足为奇,不过对此已无法进行考证。
杂言:阴平还是阳平?明白了凹字读音与意义发展的渊源,我们就来解决下一个问题。贾平凹先生说他小名为平娃,后来改为平凹,是声音相同,如我们上边所说,已经确定凹字有wā的音了。但是还有一点疑惑,娃的声调是阳平,也就是我们说的二声,而wā的声调是阴平,就是我们说的一声,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古代语音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上文只是将乌化切和乌洽切笼统地归为wā,其实真正的读音应该是去声,之所以在声调问题上不那么细致是因为声调极易发生变化,它会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因人而异。
比如一些地方的方言系统整个就是普通话的声调变体,我想比较突出的就是河南方言,网上流传的河南人念冯绍峰就是倒过来念这三个字,其实说的就是河南方言中的声调问题。
还是回到凹的声调上来,这也许就是陕西地区方言的特点,既然普通话中人们都习惯念阴平声,那我们觉得还是念阴平声比较好。
结语:抛砖引玉之词以上就是本人关于贾平凹先生名字读音的一点想法,我曾见过很多人说为什么贾平凹那里的方言念什么我们就念什么,不应该按照普通话里面的念嘛?
其实本没有人逼迫我们必须要念什么,我们想怎么念就怎么念。但是贾平凹先生说念wā的确是有其道理的,不只是方言原因,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原因,是与语言的古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很多人论述,今天我们只是从文字语音流变的角度予以解释,渴望大家提出更加有理有据的解释。
如有谬误,请不吝赐教。
主要参考文献:《康熙字典》,《集韵》,《广韵》,《玉篇》,《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