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认证是什么(haccp认证)

橘子网 181

入冬后,一杯汤色红浓、滋味醇和的熟茶是很多人的喝茶首选,一杯熟茶入口,身心俱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虽然熟茶的工艺很成熟,但认知却很初级,市场上流传着很多关于熟茶的流言蜚语。为了让大家在购买熟茶的时候少走弯路,我们整理了几个购买熟茶的常见误区,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

熟茶等级越高级越好

普洱茶(熟茶)散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到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品质特征规定。在2008年版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普洱熟散茶分为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和九级,级别数值越大则代表用料更粗老。在市场的追捧下,坊间还出现了所谓的宫廷料,顾名思义就是最细嫩的茶芽。细嫩的宫廷料按比例确实是整批茶中最少的,但不能说它就是最好的。评判一款普洱熟茶好与不好不是单纯靠级别而定的,一饼好滋味的普洱熟茶,往往来自不同级别原料的拼配,有芽、有叶、有梗,才够饱满丰富。

不同级别的普洱熟茶(散茶)

误区二

熟茶不高级,都是便宜茶

认为熟茶低级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自现代人工发酵普洱茶诞生至今的40多年间,前30多年都主要在生产大众化消耗产品。除了对原料的分级,厂家对茶品的口感和品味没有太多精分。而随着熟茶市场的扩大和发酵技术的进步,最近几年开始出现很多品质细分、有特点的熟茶。而山头熟茶的出现,昂贵古树茶原料的加入,更是在不断扩大熟茶的可能性。观念的产生和流行,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对熟茶的判断观点或许还在依据20年前的现实。作为一种发酵的健康饮品,熟茶越来越受到注重健康人群的青睐。

误区三

熟茶发酵不安全

有消费者觉得熟茶不安全、不卫生,是因为把发酵和发霉的概念混淆了。发酵和发霉是两回事,熟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白色的霉菌、黑色的霉菌、青色的霉菌,而这都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表现,几乎在所有的固态食品发酵中都会产生这一现象。发霉是变质,而发酵是质变。

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也一直广受重视。随着市场的发展,普洱茶产业也在提升,行业有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产品也有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定期抽查,从2015年起,云南普洱茶开启了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通过了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GMP(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质量控制体系认证。只要你是正规渠道,正规厂家购买的产品,应该说是可以放心饮用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整个行业的根基,而规范化、清洁化是普洱茶生产加工的趋势。

熟茶发酵,茶堆温度接近60℃

误区四

熟茶没有生津回甘

在喝普洱茶的茶友中,存在着一个鄙视链,就是许多喝生茶的茶友觉得熟茶都是一个味道的,也没有回甘生津,其实回甘生津需要的条件和物质在很多熟茶里都有,用高品质原料发酵以及发酵程度低的熟茶通常都有生津回甘。

误区五

熟茶不能存放

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出厂后也需要一个后熟的过程。从我们喝茶的经验出发,一款熟茶在存放几年之后,品质会有提升的。很多人都赞同,饮品都是有其品饮峰值,并不是绝对的越长越好,这一点在红酒、威士忌、普洱茶(生/熟)中都通用。绿茶的储存是要保鲜,而普洱茶的存放是要转化提升,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常喝熟茶的人都会发现,熟茶在适宜存放一段时间后,汤色会变得如宝石般红亮。从熟茶的品质要求出发,一款熟茶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香明显就已经达到了最佳品饮体验。

本文节选自《普洱熟茶教科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