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尺男儿是多高(民国9尺男儿有多高)

橘子网 204

我们在读古代侠义小说时,常津津乐道于一些英雄好汉的长相身高,《三国演义》里面曹操身长七尺,张飞身长八尺,而美髯公关云长,更是身高九尺,《说唐》里面隋唐好汉单雄信、宇文成都、秦叔宝、尉迟恭等都是身高一丈。用现在的度量衡换算,一尺等于0.33米,曹操就是2.31米,张飞2.64米,关羽是2.97米,隋唐英雄们则达到了惊人的3.3米,那真是不得了,站在我们面前,跟天神下凡没什么区别。

这些英雄的身高是不是真的?还是作者为了吸引读者故意夸大其辞?这里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度量衡是如何设定的,看看古人的长度量法与现代有何不一样。

我国有统一度量衡记载的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的商鞅铜方升就是商鞅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这尊方升由秦国制造,方升一侧刻十八年,齐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另一侧刻临字,与柄相对的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有秦代加刻的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方升据自铭容积为16.2立方寸,是先后发给临和重泉两地使用的标准量器。经实测方升的内口长12.4774、宽6.9742、深2.323厘米,计算容积为202.15立方厘米,据方升自铭,16.2立方寸为一升,求得方升单位容积202.15÷16.2=12.478立方厘米/立方寸,折算一寸长,可以计算出战国一尺长约合今23.2厘米。

大量出土文物证明,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继续沿用了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时所制定的标准,如上面提的商鞅铜方升、高奴禾石铜权上均有加刻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而秦统一后发至各地的度量衡器单位量值亦皆与战国时秦国保持一致,即1尺=23厘米,这一单位量值从商鞅到东汉末年,几乎延用了四、五百年。

丈、尺、寸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呢?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度制:分、寸、尺、丈、引。进位完全采用十进位制,即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

魏晋时期的度量衡制,史籍记载很少,未见有新的规定,其间使用的度量衡器,多仍新莽旧制,尺度在23.8—24.2厘米之间,与东汉后期尺度相差无几。

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连年征战,度量衡较为混乱,每个朝代各不相同,据《隋书·律历志》记载,各国的尺度在24.5~ 31厘米之间。

隋文帝统一天下后,度量衡方面是在北朝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据《隋书·律历志》记载,开皇官尺以晋前二寸八分一厘为一尺,据此推得隋单位量值为:一尺约合29.5厘米。

唐代的度量衡与隋朝相差不大,据史学家所收集到的唐尺,尺度均在29—30.5厘米之间,从38支唐尺中求得每尺的平均值为30.2厘米。

宋、元的度量衡皆承袭唐制,尺度和唐代基本相同。

到了明清,分营造尺、量地尺、裁衣尺三种,尺度稍为增加, 营造尺=32厘米,量地尺=32.7厘米,裁衣尺=34厘米。

在1929年的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制订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500米,一丈等于十尺,一尺即为一米的三分之一,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里制,又引入了西文的米制,这次制订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根据各朝代的度量衡,我们可以推算出小说里人物的身高,魏晋时一尺约为23.2厘米,那么曹操就是1.62米,张飞是1.85米,关羽是2.08米,诸葛亮身高八尺,与张飞相当。唐代的一尺约为30厘米,《说唐》里面的英雄人物,身高则都在3米之上,中国历史上还没有长高这么的人,可以明显看出是作者杜撰。《水浒传》里面的花和尚鲁智深身长八尺,豹子头林冲八尺,入云龙公孙胜八尺,青面兽杨志七尺五六,宋代一尺约为30厘米,他们身高都在2米以上,这肯定也是夸大其辞。

毕竟小说不是史实,至于那些好汉的真实身高,无从得知,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那一幕幕风起云涌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传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