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孙是什么意思,嫡孙是什么关系

橘子网 382

您知道什么是嫡孙吗?

嫡孙,就是与其他的子孙相对,享有优先的宗祧继承权的子孙。

从血缘关系上讲,嫡孙,就是祖先正妻所生的长子——之正妻所生的长子——也就是祖先的长长孙。

那么,按照这样的一个定义,我们祖先的嫡孙的嫡孙的嫡孙——离我们最近的祖先的嫡孙,如今,是在哪里呢?

看过来,浙江南部丽水市的缙云县,这里,有座缙云山。

这里,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我们祖先之嫡孙的居住地。

为什么说,这里是离我们最近的,我们祖先之嫡孙的居住地呢?

这就得让您知道,这缙云山之名的来历了。

在黄帝时代,有一个缙云氏。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黄帝以云名官,让这些云官,分别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夏、秋、冬四季,是和东、西、南、北四方对应的,所以,夏官,就是主管南方的官。

那么,夏官缙云氏,当时,就肯定是居住在南方的咯。

但是,南方那么大,你想去找找,当时的夏官缙云氏,最有可能,是居住在南方的哪个地方吗?

有一条线索,你可以沿着这条线索,去找找看,就是黄帝的生卒年代。

据传,黄帝的生卒年代,是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也就是距今4737-4619年。

而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就是兴衰于距今5300年-4300年之间耶。

那么,距今4737-4619年的黄帝时代,良渚文化,不是正处于一个辉煌时期吗?

所以,这个时候,天下还有谁,能够与良渚文化的主人,去争夺黄帝的这个夏官缙云氏的职位呢?

于是,缙云氏,就是良渚文化的主人,这一点是没跑的。

但是,浙江北部的良渚文化的主人缙云氏,与这个浙江南部的缙云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呢?

难道,缙云山,就一定是缙云氏的最后归宿吗?

这里,我们就又要追究一下,良渚文化,是在什么时候衰落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衰落的了。

考古发现,良渚文化,是在距今4300年衰落的,他们的遗址中,有洪水与海浸的痕迹。

而距今4300年,在历史记载中,大概就是在尧舜时代。

恰好,《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这个记载就证实了,当时的洪水,确实是很大,而且,年复一年,时间延续得很长。

所以,良渚文化所在的太湖流域,当时遭遇灭顶之灾,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发现,《史记·五帝本纪》又记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这就是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再遇顶头风啊!

在缙云氏遭遇灭顶之灾之时,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其他氏族的同情与支援,反而是被其他氏族,以莫须有的说辞,给罗织了一个贪于饮食,冒于货贿的罪名。

于是,《史记·五帝本纪》又记载: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史记·正义》解释说:今括州缙云县,盖其所封也。字书云缙,赤缯也。

这就是说,舜帝,将当时的所谓四凶,放逐到了与螭魅接壤的四裔之地,而其中的缙云氏,就是被放逐到了今天的浙江南部的缙云县山区。

这就是缙云山之名的来历。

那么,大家又要问了,为什么说,这缙云氏,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我们祖先的嫡孙呢?

这就是在于,天下谓之饕餮的,他们的那个饕餮。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为什么,天下要将缙云氏谓之饕餮呢?

这个饕餮,又是个什么东东呢?

《吕氏春秋·先识》曰: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我们从周鼎上,就可以看到这个饕餮的样子。

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饕餮 ,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简直是恶名昭彰,可是,周朝统治者,却还要将其著于自己的最重要的神器——周鼎上呢?

而且,不但是周朝统治者将其著于周鼎上,实际上,周鼎上的饕餮,还是从商鼎而来的。

商鼎上的饕餮,又是从二里头文化而来的。

二里头文化的饕餮呢,又是从良渚文化而来的。

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器玉琮上,就有饕餮。

这就是说,这个被冠以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之恶名的饕餮,原来,是缙云氏的图腾。

只不过是,缙云氏被人污名化了,所以,他们的图腾,就也被人污名化了。

那么,为什么这个已经被污名化了图腾,却仍然被后来的夏、商、周三朝所崇拜,被著于这三朝统治者的最重要的神器上呢?

这就不得不追究一下,这个饕餮图腾,所代表的身份了。

饕餮是缙云氏的图腾,那么,缙云氏是从何而来呢?

我们先从考古学上,来追溯一下,这个饕餮图腾的足迹。

从良渚文化玉琮上的饕餮,我们再往前溯,就可以发现,这个饕餮,是来自于湖南高庙文化遗址中的白陶獠牙兽面纹。

而湖南高庙文化遗址中的白陶獠牙兽面纹,又是来自于东北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遗址。

这就是说,从考古学上来判断,缙云氏的最早的祖先,是兴隆洼文化的主人。

兴隆洼文化的主人万里长征,到达湖南,成为湖南高庙文化的主人。

最后,湖南高庙文化的主人又到达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成为良渚文化的主人——缙云氏。

那么,这样的一个考古判断,在史籍记载上,有没有什么印证呢?

当然有。

《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都于陈(今河南淮阳),东封泰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庖犧氏之庖,字形为广+包,就是表示,他们曾经在草原上住过蒙古包。

庖犧氏之犧,字形为牜+羊+禾+丂+戈,就是表示,他们以肉食供奉祖先、半农半牧、其图腾为龙、尚武好战。

这不正好和东北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以及赵宝沟文化、还有红山文化的特征相吻合么?

东北辽西地区,是属于农牧生产交界区,也就是半农半牧区。

而这个地方,就是龙图腾的故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距今7200年的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了天下最早的龙图腾。

然后,距今6400年,龙图腾才来到中原,出现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天盖墓中。

这与史籍记载,庖犧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都于陈(今河南淮阳),东封泰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是基本吻合的。

《三皇本纪·索隐》又曰:按皇甫谧,伏犧葬南郡(今湖南湖北地区),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

这个山阳高平之西,就正是指向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这个地方。

伏犧之伏,就是打了败仗,伏地而走的意思。

伏犧之犧,通兮音,就是可歌可泣的意思。

就是说,伏犧氏这个名号,就是为了纪念他们所打的某一次败仗而取的。

而伏犧葬南郡(今湖南湖北地区)这句话,就让我们想到湖南高庙文化遗址。

所以,史籍记载的庖犧氏,就是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赵宝沟文化遗址的主人。

他们的后代就是伏犧氏。

而伏犧氏,就是湖南高庙文化遗址的主人。

当然,伏犧氏不止有湖南高庙文化这一个遗址,洞庭湖区的汤家岗文化,以及长江和汉江沿岸的大溪文化,都是属于伏犧氏部族的文化。

那么,伏犧氏到达太湖流域,有没有史籍记载相印证呢?

这个倒还真没有。

但是,史籍可以印证,伏犧氏的子孙,到达长江北岸的安徽巢湖流域,建立凌家滩文化,然后,再次入主中原。

《柘城县志》记载: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

这个有巢氏,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安徽巢湖流域。

巢湖为什么叫巢湖呢?

它难道不是因为有巢氏而得名吗?

那么,这个有巢氏没,为什么会和朱襄氏立建立起联系来呢?

这就像庖犧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一样,是因为他征服了燧人氏,所以,才代燧人氏继天而王;而朱襄氏,就是因为征服了有巢氏,才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

这就是说,朱襄氏是通过征服有巢氏,以有巢氏的地盘为根据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重新入主中原。

那么,这个朱襄氏,是个什么来历呢?

朱,本意为树木的主干;襄,本意为手揽布袋,撒籽播种。

所以,朱襄氏的本意,就是表示他们是王族贵胄,当然的权力继承者。

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昊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

这个记载说明了,朱襄氏就是飞龙氏。

而根据庖犧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的记载,飞龙氏,就是属于庖犧氏部族中的一个部落。

所以,朱襄氏是属于庖犧氏部族的后裔,并且,还是庖犧氏部族的王族贵胄,也就是伏犧氏的后裔。

那么,朱襄氏征服有巢氏,是在什么时候呢?

凌家滩文化兴起于距今5800年,突然消失于距今5300年。

也就是说,朱襄氏是在距今5800年征服有巢氏,建立凌家滩根据地。

而在这之后的距今5500年,中原地区,就出现了一个青台文化遗址。

青台遗址的最大特色,就是它出现了一个北斗九星遗迹,表明其主人,是属于庖犧氏的后人。

为什么说,出现北斗九星遗迹,就表明其主人是属于庖犧氏的后人呢?

因为,在这之前,与星宿文化有关的唯一一座文化遗址,就是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中的天盖墓。

而那座天盖墓,就是属于赵宝沟文化,其主人,就是属于庖犧氏部族的王。

青台遗址的出现,表明朱襄氏,这时候入主中原了。

但是,距今5300年,离青台遗址不远,又出现一座双槐树遗址。

这座双槐树遗址中,也有北斗九星遗迹。

可是,这个北斗九星遗迹,又与青台遗址中的北斗九星遗迹不同。

青台遗址中的北斗九星遗迹,相应的有一个由黄土筑成的圆丘,意为升天的地方。

而双槐树遗址中的北斗九星遗迹,相应的不是圆丘,而是一只麋鹿的骨架。

鹿,在濮阳西水坡遗址中的天盖墓中也有出现,是表现一个人骑鹿上天。

赵宝沟文化遗址中,也有一些陶尊上,刻画有精美的飞天鹿纹。

《三皇本纪》记载,庖犧氏始治嫁娶,以俪皮为礼。

俪皮,就是成对的鹿皮。

所以,庖犧氏部族正统的升天灵物,就是鹿。

两个遗址中的升天方式不同,表明庖犧氏部族的后裔中,发生了派性斗争。

这个派性斗争,在考古遗址中,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正是在双槐树遗址出现的同时,凌家滩文化,于距今5300年突然消失,良渚文化同时兴起。

这就是说,朱襄氏入主中原200年后,被他们同一部族的另外的派系,赶出了中原,从而到太湖流域,创造良渚文化。

《山海经·海外北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这里的应龙,就是朱襄氏。

朱襄氏是飞龙氏的后代,他们本来叫翼龙,应龙,是同部族的其他派系对他们的蔑称。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

这就是说,应龙参加了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并且,他们的两个主要对手蚩尤氏和夸父氏,都是被应龙打败的。

但是,同部族的另一派系,势力强大,他们驾驭不了,只好离开。

我们要知道,与凌家滩文化相对,在赵宝沟文化的故地,还有一个红山文化,其主人也是庖犧氏的后裔。

虽然他们不是王族贵胄,可是,耐不住他们人多势众,又经过几百年独立发展,已经自成体系。

所以,朱襄氏要想重新领导他们,也实在是不容易。

而正是由于红山文化后人们的不断排挤,朱襄氏、缙云氏这个庖犧氏的嫡系子孙,就是九斤老太太,一代不如一代。

现在,浙南腹地的缙云县,就是它们最后的落脚之处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地方,其实也不错,风景旖旎,也有许多名土特产。

这里的缙云烧饼,好吃得不得了。

有机会,来这里看一看风景,吃一吃烧饼,也顺便找一找,这里还有没有,我们祖先的嫡系子孙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