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大海中,最吸引我的无疑是鲸,它们宛如远古的神祗,巡游着蔚蓝之海。在纪录片中,我一再为它们庞大的身躯、灵巧的身姿和深沉的鲸鸣而感到震撼,尤其喜爱鲸跃出水面或是用尾巴拍打水面的画面。在自然博物馆,凝视着巨大的蓝鲸标本,我心中的也会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鲸与海洋是一体的,它是海洋蕴含的巨大混沌力量的象征。因此,千百年来,对鲸的迷恋也就毫不令人意外。
美国科普作家、画家凯尔茜·奥赛德的作品《鲸鉴》图文并茂,介绍了鲸类(鲸、海豚和鼠海豚)的演化历史、分类、行为等等。对于想了解鲸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有趣的知识绘本。
鲸鱼不是鱼,尽管生活在水中,但它们其实是哺乳动物。在恐龙灭绝后,空出的生态位被哺乳动物占据,早期的鲸类祖先就是那时开始演化的。如今,人们认为鲸类是早期偶蹄类动物的后代。不过由于许多鲸类生活在深海,关于它们的知识仍然有限,比如对小露脊鲸的演化起源就依然未知。许多关于鲸类的谜团仍然有待揭晓。
现代鲸类被分为两个主要类群——须鲸和齿鲸,书中在这两大类框架下又具体介绍了许多类别,介绍其种属,继而介绍鲸类的习性。丰富的图画带我们见识了各种鲸类动物,以及它们外形的细微区别,如仅喙鲸这一难得一见的类别,就展示了其中22个物种。因此本书可谓是一本观鲸手册。此外,书中每页还用一名潜水员作为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这种鲸的体型差异。如外观和蓝鲸非常接近的布氏鲸,通过对比图就可以看出其体型远比蓝鲸要小。
不仅如此,书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鲸与人的互动。如灰鲸对幼崽具有极度保护欲,因此当捕鲸人来到灰鲸妈妈和宝宝之间时会受到疯狂攻击,因此又被称为:恶魔鲸。当代捕鲸活动减少后,灰鲸又开始信任人类,现在灰鲸对人类就很友好。
书中还介绍了鲸鱼是食肉动物,这似乎有些奇怪。实际上,早期的有蹄哺乳动物都是食肉或者食腐的,而如今的偶蹄或奇蹄动物已进化为素食动物,但鲸却保留了祖先食肉的特性。书中介绍了鲸类的进食方式,如须鲸是滤食,不过它们彼此习性也差异颇大。我们常见到的在浅海张开大嘴吞食的方式只是其中一种,灰鲸则是将身体一侧转向海底,然后沿着海床觅食,因为会与海底摩擦,还会在脸上留下疤痕。从书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壮观的气泡捕食法、泥环捕食法,等等。不仅如此,书中还证实,抹香鲸大战大王鱿这一传说非虚,多少令人心潮澎湃。
鲸类动物有复杂的社会生活,它们之间的互动体现出高度智慧,如帮助照顾姐妹们的幼崽,并会发明出新的捕猎方法,大翅鲸还会吟唱歌曲来与数英里外的同类交流,海豚更是有多种娱乐方式。但总的来说,鲸鱼的生活对人类来说依旧神秘,有许多有待探索。
尽管是海洋霸主,但也无法逃避人类海洋活动的影响。人类与鲸类的互动由来已久。人类在文明早期往往对鲸鱼这一海上巨兽感到神秘,为秦始皇求仙的徐福就报告称为海上大鱼所阻,留下了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的故事。书中介绍了人类活动与鲸的关系,譬如人类对龙涎香的需求。过去数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捕鲸行为,许多鲸类受到重创,所幸人类现在已经付出努力,限制捕鲸并保护鲸鱼栖息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鲸鉴》用大量精彩绘画为我们展示了鲸类这种高度智慧复杂的生物的习性与生活,有些是写实的,有些则带有浪漫色彩,恰好符合鲸介于真实与神秘之间的特征。读完本书,让人感叹,这就是鲸鱼,这些聪明复杂,有时凶猛,有时温柔的神奇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