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念紧箍咒(唐僧趁徒弟睡着念紧箍咒)

橘子网 537

《西游记》中,唐僧时常在孙悟空犯浑时,默念紧箍咒,唐僧一念咒,孙悟空便头疼欲裂。

唐僧用来制住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是什么?

其实紧箍咒的原文非常简洁,译成中文仅六个字,仅六个字能制住齐天大圣自然是有缘由的。

紧箍咒实为藏传佛教六字真言

吴承恩在书里面也写过这几句咒语的原文,该咒语原为梵文翻译为中文后仅仅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孙悟空之所以会头疼欲裂,就是因为唐僧一念咒语紧箍就会越收越紧。

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字,在《西游记》里面说得清清楚楚,既是紧箍咒也叫做定心真言。

这句咒语可不是《西游记》作者杜撰的,这是藏传佛教中真实存在的六字真言,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

其中,唵表示佛部心,意思是顺应佛意,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表示宝部心;叭咪表示莲花部心,意为法性如莲花一样纯洁瑕;吽,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

六字真言合而为一,即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藏传佛教把这六字看做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

六字真言的释义与《西游记》的主旨,以及唐僧师徒取得真经的信仰是一致的,以至常有人从佛教角度对《西游记》进行解读。

孙悟空会受制于定心真言,与他取经的使命息息相关,具体的缘由还得回到《西游记》的故事中。

细述《西游记中》第一次出现紧箍咒的地方

孙悟空与唐僧首次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如何处理毛贼,从这里引发了紧箍咒的首次出现。

初看之下,这里仿佛就是刚好有几个普通毛贼凑上来找麻烦,被孙悟空发现后打死了,细细看来,其中藏有深意。

这伙毛贼共有六人,分别名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其实哪有人真的会叫这类名字呢,此处并非六贼而是指的人性六欲。

表面上,在孙悟空看来,他只是打死六个毛贼保护师父,是正当防卫,大可以理直气壮。

实则,孙悟空的心理状态为:如果六欲会阻碍成佛,那便舍了吧。

这种想法通俗说来便是喜、怒、爱、思、欲等欲望,人皆有之,但佛不能有,佛是要普度众生,超脱五行之外的,这种想法硬生生将人性与佛性进行了分割。

在唐僧的思维模式中,却认为孙悟空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做不得和尚。

唐僧明白西去取经首先要除去的就是六欲,但去除六欲的同时,人性是不能放弃的,佛性中是包含人性,但高于人性的。

由此,师徒二人的观念产生了矛盾,唐僧以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山贼为由,试图对孙悟空进行说教,但孙悟空不服管教惯了,十分不服气。

其实孙悟空的不服气未必是真的因为唐僧说错了而不服气,更多是因为作为山野精怪的孙悟空受不得人气,这一点和初生的孩童多有相似,取经之路也是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关于这一点,孙悟空自己也大方承认。

在因山贼产生口角后,负气而走的孙悟空到了龙宫,向龙王抱怨:因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拦路抢劫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絮絮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

龙王劝诫孙悟空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这话是不是像是熊孩子不愿意好好听课、上学时,长辈对熊孩子的劝解?

熊孩子孙悟空发泄了情绪又得了劝慰,便回去找师父唐三藏了。

殊不知,在他去而复返的时候南海观世音菩萨已送来一顶嵌金箍的花帽,并附赠《紧箍咒》一篇。

孙悟空戴上的紧箍儿,原是一顶漂亮的嵌金花帽,就是这漂亮的外表诱惑了孙悟空主动戴上。

在孙悟空主动回到唐僧身边,满心欢喜地戴上帽子后,唐僧放下了手中的干粮,默默地念起紧箍咒,把孙悟空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纱帽,脑袋上赫然只剩一个金箍。

《西游记》中对此是这样描述的:伸手头上去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

这就是全书中唐僧第一次念紧箍咒的情景,孙悟空因此大吃苦头。

但这个箍儿终究是孙悟空自己戴在自己脑袋上的,能控制自己心绪的归根结底还是自己。

戴上金箍,在约束中才能得到成长

孙悟空是孩童心性,在未经淬炼之前,孩童的心性难免躁动,虽是忠肝义胆却难免武断且片面,这样的心态之下,由着他的性子行事不一定是好事。

如此一来,便需要管教和约束。

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作为一种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束物,孙悟空被束缚住了,才会受咒语的影响。

在孙悟空受制于欲望或者迫切想要舍去人欲走入另一个极端时,定心真言能对他加以约束,但这些与他的性子相抵触的事情让他头疼欲裂,这就是紧箍咒会让孙悟空头疼欲裂的缘由之一了。

在面对孙悟空的责问时,观音菩萨曾解释过让他戴上金箍的缘由: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诳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从前撞出祸来,谁收管?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

若不给孙悟空戴上这个紧箍,他就不会受制于紧箍咒,没了禁锢,就不算真正的入佛门。

在《西游记》第十四回中,悟空感受到了紧箍咒的威力后,曾勃然大怒,挥舞着金箍棒打向唐僧,唐僧不得已再次念起了紧箍咒,这才逃过一劫,不然唐僧肉体凡胎,孙悟空这一棍子下去,唐僧就不用九九八十一难直接上西天了。

拥有一身武力,没有束缚的人,不见得会变得多强大,但一定会变得狂妄,赤子之心如孙悟空也不例外。

紧箍咒得特定之人念咒能发挥效用

既然紧箍咒的咒语如此简单,那么是不是随便是谁念咒都能让孙悟空痛不欲生?

很明显,在《西游记》中,念咒的必须得是唐僧或佛祖。

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十万天兵难敌一个孙悟空,玉帝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如来佛祖与孙悟空斗法,将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

五指山化作五行山,孙悟空奋力挣脱,在即将脱离之际,一张符咒从西天翩然而至,贴在五行山上,任凭孙悟空如何挣扎,使尽七十二变也无法逃脱,

这张镇压了孙悟空的符咒上写的字与日后的紧箍咒完全一致。

唐僧用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念咒,这对孙悟空来说是直接正面的惩罚,这时的唐僧还将孙悟空视为徒弟,孙悟空感受到的折磨更多的是脑袋上的。

另一种情况则是要念而未念,嘴上说着要念咒了,实际上唐僧心灰意冷地表示,你孙悟空以后就不是我徒儿了,我唐僧管不了你,这紧箍咒也懒得念了直接将孙悟空逐出师门。

虽然孙悟空的脑袋没被金箍勒得发痛,但其内心往往苦不堪言,前面为取真经做出的种种付出也即将毁于一旦。

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孙悟空头痛的惨状,另一种是孙悟空的极端恐惧心理,在前期自然是身体的疼痛更痛苦,但随着孙悟空为取经付出更多力气,为唐僧付出更多真情后,孙悟空一定更害怕唐僧让他离开。

真的离开唐僧,就是宣告了孙悟空取西经失败了,这无疑让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受过的那些苦变得一文不值,而且他这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之徒,在离开唐僧后将失去最后的亲情,这个代价孙悟空付不起。

唐僧最开始是用紧箍咒制住了孙悟空,但随着取经路上的同甘共苦,更多的是真情和大业在约束孙悟空。

不过,紧箍咒也并非全是坏处,在《西游记》第三十九回中,师徒一行人在乌鸡国,为了辨清化作唐僧的狮子精与真正的唐僧,孙悟空只得让两个师父都念紧箍咒,凭此分辨了真假。

年幼初看《西游记》,不少人都觉得很讨厌唐僧不辨忠奸,总是让孙悟空受委屈,甚至因为孙悟空打抱不平而掉眼泪。

其实,孙悟空所受的委屈恰恰正是修炼一颗坚强无比的心所必需的过程,紧箍咒是孙悟空的烦恼,有了烦恼自然会痛苦,在一片顺遂中修心,是永远成不了的。

取西经的过程中,受委屈的不仅是孙悟空一人,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每一难,取经小分队都有成员或多或少受了委屈,如此才能取得真经。

取得真经后,孙悟空脑袋上的金箍消失了

在八大金刚的护送之下,跋涉了十万八千里的师徒四人终于回到了东土大唐。

耗时十四年之后,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取经小分队终于圆满修成正果。

孙悟空则因惩恶扬善,骁勇善战,保护唐僧取得真经受封斗战胜佛。

即使成了佛,孙悟空还没忘记紧箍咒带给他的伤害,私下问唐僧,师父您看,我现在也是个佛了,这紧箍是不是得给我摘下来啦?

唐僧看着这个陪伴他走过万水千山的徒弟,笑了笑,说:你摸摸试试,看看还有没有?

悟空这才发现,脑袋上金箍不见了。

最初,不谙世事的孙悟空是杂念与野性的化身,经过八十一难的淬炼和紧箍咒的约束,终于化身成佛,而在他成佛的瞬间,曾经束缚他的金箍消失了。

灵山的斗战胜佛显然不同于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他们都是孙悟空的一面,百炼成钢,斗战胜佛孙悟空的赤子之心中有天下苍生的一席之地,七情六欲如过眼云烟,已无需紧箍咒的束缚。

孙悟空取得了真经,金箍不存,但佛心永驻。

参考文献:

1.《最大之魔是心魔(—)》申国君. 趣谈西游[M]. 2019 最大之魔是心魔(—) (jingjilei.cn)

2.《圈圈套你没商量》来自 崔岱远著. 看罢西游不成精[M]. 2019 圈圈套你没商量 (yuyanwz.cn)

3.《从紧箍咒管窥孙悟空的内心世界》明清小说研究. 2009,(02) 从紧箍咒管窥孙悟空的内心世界 - 中国知网 (cnki.net)

4.《人禽之辨:心猿意马谁来缚——从<西游记>第100回看紧箍咒的象征意义》名作欣赏. 2021,(32)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