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橘子网 211

毒药君发现,今年的北京电影节,热闹非凡。

大热的诺兰导演黑暗骑士三部曲、百年诞辰伯格曼系列、侏罗纪以及X战警系列,一开票,纷纷秒光。

不用担心,这些票毒药君早抢到了。

今天要介绍的是,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墨镜哥王家卫的巅峰之作。

话说本次电影节期间将会展映墨镜哥的四部经典影片,《春光乍泄》《堕落天使》《重庆森林》以及首次登上内地银幕、时长60分钟的加长版《爱神-手》。

但墨镜王的巅峰之作却不是上面提到的这四部,而是——

《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

关于这部电影的片名,着实是费了一番功夫。

最开始,王家卫想给这部片子取名为《食物的故事》,因为乍一看,影片就是两个邻居整天下楼买饭的故事。

不过王家卫意识到一点,这部电影的情感太过充溢,《食物的故事》是怎么也撑不起来的,于是改为《花样年华》,电影也从简单的快餐变成了花样盛宴。

影片送到戛纳电影节时,英文名也一直没想好。

王家卫本来想给影片取名为《秘密》,不料戛纳当年叫秘密的太多,刚好他那时在听Bryan Ferry的歌In the Mood for Love,灵机一动,于是将名字确定为In the Mood for Love(意为在爱的情绪中)。

该片被西方电影媒体称为王家卫最佳作品,先后斩获或提名法、德、英、意、澳五个国家电影界最佳外语片,是迄今欧美影评界综合评价最高的华语电影之一。

据说当年送到戛纳电影节,法国的观影观众超过了六十万人次。

贾樟柯在他的电影手记里提到《花样年华》,认为王家卫电影的一张一弛都露着国学底子。

当王家卫的叙事中断,张曼玉和梁朝伟在高速摄影和音乐的作用下舞蹈般行走时,我突然想起了古代章回小说承接上下篇的诗歌。

影片不仅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网友也很买账。豆瓣评分8.5分。

网友也对此片不吝赞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深情的爱,优雅的死。

画面唯美至极,音乐缠绵悱恻足以动人。

电影有点情色和诱惑,但是尺度和挑逗刚刚好,它用视觉满足了你,再用深沉的情感击溃你。

影片改编自刘以鬯的《对倒》,它用一种模糊隐晦的讲述方法将一对中年男女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片的故事很简单,剧情大部分就是在一种情绪中进行的。

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梁朝伟 饰)与太太搬进一间住户多是上海人的公寓,和某家日资公司的贸易代表陈先生与太太苏丽珍(张曼玉 饰)成了邻居。

某一天,周慕云和苏丽珍突然发现自己在外工作的妻子和丈夫出轨了,婚外情对象还是彼此的伴侣,于是两人开始见面商量对策,但慢慢地,他们也沉陷其中。

大量男女主角之间欲说还休的暧昧情绪是全片主线。

为了营造出这种极致的暧昧氛围,王家卫将情节人物高度简化、利用各种道具以及将色彩画面变得昏暗不明。

1、情节和人物高度简化

这部影片的情节高度简化,甚至有些跳跃,片中的许多情节都需要观众自行想象和脑补。

这有点像中国传统写意画里的留白。

比如,影片开始,苏丽珍周慕云从租房到搬家的情节,租房画面之后紧接着就是搬家的镜头;

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片中也没有详细说明;

一场敲门戏,非常隐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苏丽珍:我听到隔壁有声音,还以为是顾先生顾太太回来。

周太太:还没有,你找他们有事?

苏丽珍:没什么,找他们聊聊天,你一个人?

周太太:是。

苏丽珍:这么早回来?

周太太:有点不舒服,就早点回来了。

苏丽珍:你哪里不舒服啊,我有药。

周太太:不用了,我睡一会儿就好。

苏丽珍:好啊,我不打扰你了。

周太太关门,随后,苏丽珍收了笑,面色压抑。

门内,周太太声音响起:是你老婆。

事情清楚了,陈先生和周太太在偷情。

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里见面,一会画面又到了大街上,二人模拟他们的伴侣是怎样开始的;

周慕云在房间写小说,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结束,接下来就是二人在门口告别,没有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

为了制造这种模糊和暧昧,王家卫还删除了很多内容,导致观众一直不清楚两人是否发生过实质性关系。

但仔细看片子的人肯定知道一个情节。

那个雨夜,苏丽珍说:今晚我想留下来。

于是,那晚便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

片子的结尾出现了苏丽珍和她儿子,叫庸生,刚好是金庸与梁羽生的合称。

联想到男女主人公相识的那段时间,两人正沉迷于武侠小说,庸生很可能就是她和周慕云的孩子。

诸如种种。

这种对情节的简化,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

该片的人物也很简化,除了频繁出现的男女主角、房东太太,几乎看不到其他多余人物的出现。

王家卫称这种手法是人物的缺席。

就连两个重点出轨人物,苏丽珍的先生和周慕云的太太,也只出现过麻将桌上的几个背影和声音。

这样的处理方式,增强了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紧凑度,并且更容易推动人物的感情发展。

2、利用各种道具进行细节暗示

王家卫使用了很多道具进行剧情暗示。

首先是服装

旗袍在整部电影很有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里,旗袍代表着高贵、典雅,这也是女主全片中出现的唯一服装,为了突出女主苏丽珍性格里的矜持高雅。

这也是为什么苏丽珍在发现自己和周慕云的关系太过于亲密之后,会提醒自己,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

但是,旗袍代表着传统,苏丽珍始终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束缚追求真爱,这是导致男女主人公爱情无结果的主要原因。

再就是一些生活物件

周先生的领带;

苏丽珍的绣花拖鞋;

她每天晚上买面的饭盒;

周慕云手里时不时燃着的香烟;

家里的钟表。

这些生活物件看似不起眼,实则烘托出人物的情绪变化,钟表和饭盒表现了女人的落寞,而男人的香烟代表着他被欺骗后内心的痛苦与纠结。

并且,这些物件也推动者剧情的发展。

其中最关键的两条线索,领带和皮包。

两人相约在咖啡店里。

周慕云:你今天下午拿的皮包很好看,不知道哪里有卖?

苏丽珍:你为什么这样问?

周慕云:我看着很别致,也想给我太太买一个。

苏丽珍:这是我先生从外地带的,在香港没得买。

周慕云:那就算了。

苏丽珍:我也有件事想请教你,你的领带很好看,在哪买的。

周慕云:有次公司派我太太出去,她在外地买的,在香港也没得买。

说完话,两人脸色都异常了……

苏丽珍:其实,我先生也有条领带,跟你的一模一样,他说是他老板送的。

周慕云:我太太也有个皮包,和你的一模一样。

随后两人陷入沉默。

不到3分钟的对话,信息量极大。

3、色彩与画面渲染

影片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情感主题,渲染出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

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预料到片中两个主人公无结果的爱情。

上文提到,旗袍是该片的重要道具,除了旗袍本身代表的意义,它的颜色变化也显示出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片中张曼玉换了27套旗袍,每一次旗袍的变化都隐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甚至交代了一些故事信息。

比如日常生活,搬家、打麻将、去公司上班,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等比较素净的旗袍。

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穿着颜色很暗的灰色旗袍,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苏丽珍一反常态,一身白色的旗袍,搭配红色的外套,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

红色,其实是隐喻了他们爱情的产生。

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一袭淡粉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和温馨。

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离开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

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与暗淡的画面色形成鲜明对比,不仅牵引着女主情绪的流动,还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在说婚外情,实际上是在描绘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人们因孤独寂寞而在一起,又因孤独寂寞而分开。

这一点在王家卫大多数作品都能体现出来,吃过期罐头的《重庆森林》,无脚鸟比喻的《阿飞正传》,还有将疏离感表现到极致的《堕落天使》。

《花样年华》成就了王家卫,也成就了片中的两大主角,梁朝伟凭借此片荣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张曼玉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双料影后。

该片上映后,媒体大量疯传梁朝伟与张曼玉因戏生情。正如片中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一样,他们同样有缘无分。

2018年,张曼玉登上春晚舞台,身边站着杨洋和王凯。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上春晚。

犹记2001年的春晚大屏幕,苏丽珍身边站着周慕云。

梁朝伟和张曼玉两人携手唱着那首《花样年华》,前奏一响起,就把人拽回到那一场故事里,梁朝伟看着张曼玉,眼睛里是满满的深情。

然而,张曼玉感受到这炙热的目光后,却迅速扭头躲避。

这与片中的一幕很相似,苏丽珍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但周慕云始终没勇气上前,于是,她转身离去。

这一去,便是错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