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维护以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橘子网 2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今天刊发的3篇文章,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0日 09 版)

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踏上新征程、一起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持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走过不平凡的历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突出问题导向,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深化改革走过不平凡的历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动力。

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面对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真刀真枪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发党和国家事业新的生机活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经济体制改革聚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构了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使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持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动各方面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面对世纪疫情考验,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同时,我国以自身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提供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为人类和平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变革性实践和突破性进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使全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和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为我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分配中体现人民至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为各类资本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市场一体化软硬件基础不断夯实。经济体制改革有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2012—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增至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科技自立自强成果持续涌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1年底,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超过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深入人心、成果丰硕,中欧班列持续发挥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我国货物贸易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跃居全球第二。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万亿元,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长足进展。2012—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7.9亿增加到10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到13.6亿,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向世界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庄严承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同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可靠的安全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创造和积累宝贵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的变革性实践,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的根本保证。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改革的根本方向。正是因为始终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正是因为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提出并实施正确的改革方案,并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力。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是因为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是顺应国际发展环境复杂深刻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的内在要求。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才能为我国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拓展广阔空间,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思想纵横)

权 衡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由11%上升到15%,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双向投资稳居世界前列,2017年以来吸引外资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二,对外投资流量稳居全球前三位。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连续5年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分别缩减至31条、27条。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试验田,部署建设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数量由10个增加到19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对外开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充分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对外开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也深化了我们对开放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顺应世界潮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还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从国内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大力繁荣国内经济,不但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也将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同世界各国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两个大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我们就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并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与和平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

李 政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怎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等重大问题,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要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从组织上、制度上、机制上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和新时代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明确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两个一以贯之 深刻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是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的,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三个有利于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准,要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发展壮大。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以创新性实践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比如,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标志性成果,为更好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活力显著增强,营造了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差异化的薪酬分配体系,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机构能增能减。

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历史性突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成功推进。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存在的功能不清晰、定位不明确、发展同质化、考核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一些混改企业成为完善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的领头羊。推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

进一步强化了国有企业职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力度持续加大,对产业链安全稳定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进一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有企业进一步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排头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高效推动复工复产、稳定经济运行和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有企业都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作者李 政为辽宁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0日 09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