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与动物搏斗?(请猜一只“无私”的动物

橘子网 248

守护永远的精神高地

——记时代楷模、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原所长徐振明

■肖 锐 李 彬 中国国防报记者 屈雷宇

徐振明,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离休干部。战争年代,他舍生忘死、英勇战斗,多次荣立战功;转业后,退伍不褪色,居功不自傲,守护杨靖宇陵墓62年,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执着坚守、无私奉献。

2020年10月,中宣部授予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保家国转战大江南北

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徐振明老人胸前佩戴的军功奖章,无声地诉说着他曾经历的烽火岁月和立下的赫赫战功。

徐振明出生在江苏赣榆,10多岁时父母先后病故,生活陷入困境。1942年,八路军115师686团在赣榆与日军开展了反蚕食和反扫荡斗争,徐振明从家乡参军,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新兵培训时,教导员经常会讲述两年前牺牲在林海雪原的共产党员、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从那时起,杨靖宇将军的形象就在徐振明心中扎下了根。战场上,徐振明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每当遇到困难,脑海中总会浮现将军的伟岸身影,浑身充满了力量。

1942年初冬,徐振明所在的686团在山东莒县伏击一股日军。敌军火力十分凶猛,突然一发炮弹落在徐振明身后,他瞬间被炸晕了过去。正当担架队员准备抬他去治疗时,醒来的他看到一股日军疯狂地向他们所在的方位突围。徐振明腾地翻身跳下担架,操起一杆枪,返回阵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徐振明因此荣立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振明随部队转战东北。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过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东北解放以后,他由战士被提升为通信连排长,后参加平津战役,南下河南筹粮,进入湖南追击逃敌,一直打到广西参加剿匪。可以说,在解放战争中,徐振明走了大半个中国,也逐渐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

1950年10月22日,徐振明随志愿军38军跨过了鸭绿江。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步兵连长,徐振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在炮火中挺进,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无论是998高地攻守战、飞虎山阻击战,还是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他都和战友们战斗在最前沿。

岁月日渐遥远,可对于亲历者而言,那些战斗经历,早已刻在了他们的记忆里。在朝鲜战场,他印象最深的是394.8高地拉锯战,战斗整整打了9天,最后全连270人只剩7个人。一次冲锋,徐振明被一发机枪子弹击中昏迷过去。后来在炮弹爆炸声中被惊醒,发现伤口已被战友包扎上。看到敌人还在疯狂射击,他拄着枪站起来,继续投入战斗。此战,徐振明第二次荣立一等功。

1953年7月,在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前夕,徐振明随队归国,1958年转业到了吉林省通化市。

守陵园植下万株松柏

徐振明转业被安置到通化市民政局,当时有3个选择:一是招待所所长,二是福利院院长,还有一个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也就是现在的杨靖宇烈士陵园。

当时地方上缺干部,转业时选择也很多,但我一直打心底里崇敬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于是选择了为将军守陵,就想着离将军更近一点。

长白山脚下,浑江东岸,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雕像巍然矗立山冈。1957年9月,陵园竣工。1958年2月23日,各界人士隆重举行杨靖宇将军安葬大会,哈尔滨军民护送将军的头颅,靖宇县人民恭送将军的骸骨,将军终于身首合一,长眠在这片热土。安葬大会之后,徐振明担负起陵园的守护管理任务。

陵园刚建成时,整个山冈光秃秃的。徐振明带领6名工作人员踏查山前山后,规划设计绿化方案,一起挥锹抡镐、栽植松柏、种花种草。

父亲种了多少棵树,没有认真统计过,但肯定有上万棵。说起种树,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有讲不完的故事。他说,小时候,我跟在父亲身后,他扛着锹,我跟着跑,在山上不停地种树。看着一棵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徐振明很是欣慰。当年掩护将军行踪、使抗联将士一次次化险为夷的,正是那莽莽林海,如今则是陪伴将军安心长眠的归处。

陵园室外建设初具规模后,徐振明又一头扎进室内建设中。看着空荡荡的展室,他十分着急,一有空闲就到处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

那些年父亲翻山越岭去了很多地方,采访当地老百姓,收集杨靖宇将军和抗联的抗战故事,寻找先烈的遗物。记得有一次,父亲找到抗联将士的几把手枪,带回来时别提多高兴了。在徐永军的记忆中,父亲不是在陵园忙碌,就是奔波在为陵园做事的路上。

抗联将士留下的历史照片很少,但在4个陈列室,参观者可以通过铁锅、缝纫机腿、马鞍等老物件,了解抗联战士当年的衣食住行,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们的英勇和顽强。

展品中有一双抗联战士穿过的靰鞡鞋,是上世纪60年代征集到的。一次,徐振明听说通化县大川乡有个村民家中收藏着抗联战士穿过的鞋,便冒着风雪去了3次,村民终于被他的诚意和执着打动,同意将这双靰鞡鞋交给了陵园。

那些年,他整天忙着种树、修房子,一点也不像个国家干部。说实话,刚开始我不太理解。慢慢地,我也习惯了,后来逐渐理解、支持他了。说起经常不着家的老伴,徐振明妻子龚凤兰言语中又透着几分自豪。

徐振明爱陵、护陵是出了名的。遇到刮风下雨,即使深更半夜也会爬起来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有没有漏雨,树木有没有折损。

我认识徐老50多年了,他心里只有陵园,陵园有啥事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现年85岁的张文臣是通化市民政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他说,徐老对陵园有着深厚的感情,陵园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他们在一起说的最多的都是陵园的事。

如今的陵园树木葱郁,庄重肃穆。一棵棵高大松柏,像一个个挺立的哨兵,守卫着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

徐振明说,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当初的决定。我不仅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颂英雄构筑精神高地

1980年,徐振明面临离休,但他放心不下陵园,于是劝说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继续为杨靖宇将军守陵。如今,父子两代已经为将军守陵62年。

在徐振明父子和陵园工作人员精心建设和守护下,杨靖宇烈士陵园远近闻名,许多到通化的外地人都会慕名而来拜谒将军。这里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当地党政机关、企业社团、中小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去的地点。

多少次,来到杨靖宇将军的雕像下,徐振明都觉着英雄炯炯有神的目光似乎注视着他。仰起头,他总会想起当年一起冲锋的战友,有的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有的成为无名英烈,不知魂归何处。每念及此,他都会提醒自己踏踏实实做事,多做工作让英雄的事迹传播得更广、更远。

烈士陵园倾注了徐振明大半生心血,是他的精神寄托,他舍不得离开这里。我还可以当门卫、做讲解员,给晚辈们讲战斗故事、讲英雄事迹、讲老一辈的牺牲精神。经过再三请求,离休后的徐振明又回到了陵园当起了门卫。

除了在陵园给参观者进行义务讲解,他还经常应邀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

许传珍是通化市新岭小学的一名老师,我很早就在电视上看过徐老的故事,知道他是战斗英雄。工作后,他的孙子刚好在我教的班上,于是学校就请他担任校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述保家卫国的故事。许传珍说,每次孩子们听徐爷爷讲故事都特别入迷,课后讨论都特别热烈。

许多驻军部队官兵都听过徐老的课,钟玲就是其中一位。听徐老讲战斗故事、讲革命传统,很受教育。尤其看到徐老生活的环境,更被他的简朴深深打动。她说,老一辈的精神就像宝藏一样,永远值得后辈学习。

每年的清明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在杨靖宇烈士陵园聚集,举行盛大的缅怀和纪念活动。

前几年父亲身体还可以,每次我回到家,他总要问问陵园的情况。遇到大型纪念活动,他一定参加。徐永军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只要天气晴好、身体状况允许,他还会坐上轮椅,让子女们推着,到陵园四处看看,静静瞻仰将军的雕像,轻轻抚摸那些早年种下的松柏。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驰骋疆场到守护陵园,徐振明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一个诺言。在他的内心深处,杨靖宇将军是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而在别人眼中,徐振明本身就是一缕永不熄灭的前进之光。

本版照片由杨靖宇烈士陵园提供

来源: 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