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怎么被证明存在的(恐龙为啥灭绝那么干净)

橘子网 233

其实,科学家在复原恐龙时,一方面依靠的是恐龙的化石信息,但另一方面其实是靠脑洞。比如:上个世纪时,科学家认为斑龙长这样。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认为斑龙长这样应该更合理。

最早科学家认为棱齿龙是树栖恐龙。

后来研究了棱齿龙的骨骼、肌肉以及体重之后,科学家认为它们更倾向于陆地行走,而非爬树。

那么,科学家们究竟是怎么发现这些错误的呢?毕竟又没有活生生的生物可以参考、纠正。

化石携带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化石只有一小块骨骼以及牙齿,很少有皮肤、皮毛等软组织保存至今,甚至很多生物连完整的化石都没有,但科学家们仍能将它们复原了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毫无疑问地是,科学家们可以从化石身上复原出该生物的骨骼,尤其是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可以非常直观地帮助科学家了解该生物的结构。

但是,很多情况下,科学家只能得到一两个恐龙化石碎片,凭借这些碎片来拼凑恐龙活着时候的样子。比如:一两颗牙齿。

尽管如此,科学家也能从有限的化石中拼凑出部分信息,以牙齿为例。

首先,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的牙齿并不是相同的,食草动物由于需要研磨植物,所以牙齿大多粗而大;食肉恐龙由于需要撕咬,所以食肉恐龙的牙齿大多尖而锐利。

再者,从牙齿上还可以分析出该生物的年龄,大多数成年之后的牙齿,只有一副,我们可以通过牙齿的磨损程度来判断该生物的年龄,甚至还能分析出它们吃了什么。

我们知道,所有的动物都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从植物中获得能量,但是植物又分为几种不同的种类,其中由于光合作用的不同,植物又分为:C3植物、C4植物等。

C3植物和C4植物的碳同位素并不相同,c3植物的碳同位素大约为22‰----30‰;而C4植物的碳同位素为9‰----19‰。

由于这两者的不同,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化石上的碳同位素,再根据它们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即可分析得出该恐龙以什么为食,以及当时地球上主要是那些植物。

化石无法提供的信息

虽然化石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但有一些信息却无法提供,比如:某件造型特殊的化石。

科学家们曾经发现了一种怪异的牙齿结构:旋齿。

由于这种结构的牙齿非常罕见,科学家甚至无法判断该化石来自于生物的哪个部分,为此,他们画了许多想象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幅牙齿既可以是尾巴,也可以是鱼鳍,甚至是上颌以及下颌,而且无论是哪种结构,看起来似乎都合理。

如果没有别的化石证据出现,那么科学家们永远也无法判断旋齿位于生物的哪个部分。后来,科学家在另外一具化石上发现旋齿与颌骨连接在一起,最终才确定了旋齿的具体位置,而这种鲨鱼也被命名为旋齿鲨。

旋齿鲨属于软骨鱼,除了牙齿之外身体的其他部分很难保存下化石,因此科学家对旋齿鲨的研究进度缓慢,只能通过其他生物的化石,大致来判断它拥有什么样的特征。尽管目前人类画出了旋齿鲨的复原图,但如果我们真的见到这种生物,可能会发现它们与人类的想象差别巨大。

像旋齿鲨这样,只留下极个别信息的生物并不罕见,但是大多数生物的骨骼没有像旋齿鲨那么奇葩,科学家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分析得出该化石属于那块结构。

当所有的结构都知道之后,科学家会为它们建立肌肉模型,因为肌肉一定是附着在骨骼上升生长的,所以一般区别不大。

但是,随着科学在进步,以及一些关键化石被发掘,科学家之前建立的模型图也有可能被推翻。比如:之前人们认为恐龙的皮肤拥有厚厚的盔甲,但后来发现也有一些恐龙长有羽毛。

正是凭借着科学的一点点进步,以及发掘出的骨骼化石足够多,科学家们才能系统地建立起对已经灭绝生物的研究,虽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错,但后人在发现新证据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纠错。

总结

古生物学家面临的比较尴尬的局面就是,古生物没有活的参考物,以及化石信息有限。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会通过现有的生物骨骼模型,以及生理机制来重建古生物,虽然在制作古生物时仍有误差,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会调整误差。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