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七大考点及解题方法
第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见文体知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文章围绕说明对象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特征、分类、功能、未来前景等等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实际上也是考察说明对象及特征。采用类似于数学定义:什么(说明对象)是(特征)或(特征)是(说明对象)的形式表述
第二、采有某种方法(常见的是开头叙述故事等)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1)叙述故事,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3)引出下文(4)照应题目等等
第三、某段或某句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形象。
②分类别: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分类加以说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事理)的……特征。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解释说明,更好地说明事物的……,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语言更生动。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增强说明文语言表现力,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第四、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或从文章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解题思路:参见文体知识——说明顺序
第五、文章中某些段落或句子为什么不能调换顺序?
解题思路: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
(1)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不能调换:段或句同前面或后面某段中的某句话对应。
第六、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的题型:
A、这篇文章语言准确、严密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B、这篇文章语言除了准确、严密外还形象生动: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这一特点答题。①××词,准确(或生动地)说明了……,使说明准确严密(或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所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最常考)
答: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具体思路: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类型5、一句话中某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第七、创新性试题
1、谈体会例如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联系文章内容,扣住生活实际,谈出切实感受。
2、合理建议。例如: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
解题的方法有:
(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
(3)依照常识回答。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常识回答就可以了。
3、拟写广告词
广告词要抓住事物特征与优势,用语简洁,最好用对联形式,或者字数相同的两个句子,符合字数要求
4、设想未来
设计要合情合理,即不能抛开原事物,又要有自己合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