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峰顶有动物吗(珠穆朗玛峰的鱼类有多少)

橘子网 218

当地时间10月23日下午,全球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简称IUGS,国际地科联)在网络上公布了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的最终名录。

这些地质遗产地分布在全球56个国家,其中,位于美洲34处,位于欧洲28处,位于非洲15处,位于亚洲-太平洋-中东地区一共23处。

中国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等7个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中国是首批入选地质遗产地最多的国家之一。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北部小城苏玛伊阿(Zumaia)举办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60周年庆祝盛典上,将正式公布前述名录。

10月26日上午,我国在浙江长兴同步举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新闻发布会。该会议由浙江省长兴县主办,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迹委员会、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浙江省林业局等协办及指导。

专家表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简称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是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并得到有效保护。从入选的名单来看,涵盖了全球大量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著名区域中重要的地质遗迹,如美国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米兰科维奇不整合面、德国索伦霍芬化石库、非洲坦桑尼亚早期人类遗址等。

中国7地入选全球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

首批入选的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分别是:珠峰奥陶纪岩石、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云南石林喀斯特、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它们分别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这些遗产地涵盖了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理学、地貌学等领域。

专家表示,中国本次入选的7个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多数位于世界(国家)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并且其优良的保护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国际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是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对这些地质遗产地,政府是否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

10月25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树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增加,我相信像这样的一些地方,尤其是跟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以及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教育意义的场所,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对并对这些地区给予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支持。我相信国家也会这么做。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建平教授透露,中国实际上申报了14个,本次入选7个;以后还会遴选,国际地科联计划每年公布一批。

张建平表示,这些地质遗产地和相关科普活动,将加深人们对地球科学的认识,会让更多人理解地球来之不易。地球经历了很多的重大地质事件,而这些事件可能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等,有很好的借鉴,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肯定可以了解其中的更多奥秘。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它们的保护意义非常大,对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都有帮助。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于1961年成立,目前入会的国家和地区达121个,代表着全球数百万名地质工作者,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地球科学团体。

2022年初,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向各成员国发布遴选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的通告,并在全球范围内选定地质遗迹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和遴选工作组,对56个国家申报的181个候选地进行综合评定,投票产生了首批9个地球科学领域的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并编辑出版成书。

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倡议下,自2022年开始,每年的10月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设定为国际地质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Geodiversity Day),帮助全球公众了解地球科学、深入认识自然、文化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球首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名录(001-100):

其中,珠峰奥陶纪岩石的编号是017;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的编号是018;

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的编号是026;

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的编号是047;

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的编号是072;

云南石林喀斯特的编号是080;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的编号是094。

《全球首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书籍目录 图片来自IUGS

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中国首批入选地名单:

1、珠峰奥陶纪岩石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通常被称为世界屋脊或第三极。当地独特的生态系统记录着地球上最著名的构造带演变的证据。

大约5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亚洲大陆漂移并与之碰撞,构成了5亿年来地球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之一。青藏高原剧烈抬升,形成绵延的喜马拉雅山脉,也造就了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的山顶是由约4.6亿年前(奥陶纪)的石灰岩构成,形成于温暖的浅水海洋中。这些岩石中含有海洋动物的化石,如腕足动物、牙形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类,代表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时期的热带海洋生物,现今大多已经灭绝或很少。这些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的岩石,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相撞时,被推挤和抬升到现在的位置。

珠穆朗玛峰山顶的奥陶纪岩石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团队在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采样后确定的。而今,相关研究仍然在继续进行,希望能还原出这一地壳标志性部分的地质历史。

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珠峰奥陶纪岩石 图片来自IUGS

2、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与金钉子剖面

地质历史曾经发生了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重大生物事件发生?地球生物多样性在大灭绝后如何复苏?这是目前广大科学界、各国政府和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这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机制对于评估当今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的现状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金钉子剖面(以下简称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由于含有两颗经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批准的金钉子——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长兴阶底界金钉子,以及该剖面完整记录了2.52亿年前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而闻名于世。这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当时海洋和陆地中80%以上的生物物种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为如何认识和保护当今地球的生物与环境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

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与金钉子剖面 图片来自IUGS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地层连续,跨越古-中生代界线,含有非常丰富的牙形类、菊石、䗴类、放射虫、介形类、腕足动物和鱼类等十多个门类化石300余种,除化石研究外,世界各国科学家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同位素年龄、旋回地层和化学地层等方面都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的生物大灭绝、金钉子时间标尺和环境变化过程等成果令世界关注。

根据统计,有关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研究的成果发表在两种世界知名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的文章就有12篇,另有近200篇(部)论著发表,我国学者杨遵仪、赵金科、盛金章、殷鸿福、金玉玕、沈树忠、谢树成等院士及团队为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谓是世界上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层剖面。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还见证了近20年国际同位素测年技术和精度的发展历程,为推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有关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研究和国际地质年代表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早期工作在推动长兴县提前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金钉子剖面批准以后,成为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在原国土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和浙江省国土厅、浙江省林业局的支持和关心下,经过长兴县地方政府近20年的建设,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目前已经拥有核心保护区和金钉子博物馆等设施。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出色的保护举措大加赞赏,并多次在大会上表示,希望世界各国以此为标杆保护所有批准的金钉子剖面。浙江长兴煤山剖面、金钉子保护区和博物馆已经成为集研究、科普和学生实习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3、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

1984年,澄江动物群首先发现于澄江帽天山,距云南省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

距今约5.2亿年的寒武纪澄江化石群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化石宝库,化石丰富且保存精美,生动再现当时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充分显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多样性。它代表了现代生物多样性的起点,将绝大多数现生动物门类的演化历史追溯到寒武纪早期,为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是世界古生物圣地永远的科学大厦,为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研究领域。

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 图片来自IUGS

澄江动物化石不仅保存了外壳和矿化的骨骼,而且保存了生物的软体器官和组织轮廓,如动物的肠、胃、口等进食和消化器官,运动器官腿肢和肌肉组织,以及神经和腺体等化石构造,同时也保存动物行为、生态和群落信息。经过30多年的连续发掘和研究,到目前为止,澄江动物群已经发现包括原始脊椎动物在内的300余种类,归属于20多个门一级的动物类型。澄江动物群不仅表现出动物身体结构的复杂多样,同时也体现了动物生态功能的分化和多样,建立起了由金字塔型食物链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而澄江动物群作为一个整体,则向我们展示了以后生动物为主导的现代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形成,是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的重要实例。系列性成果得到国际权威期刊《Nature》《Science》《PNAS》、美国《Science News》、法国《研究》、英国皇家学会《促进科学进步年评》等杂志广泛的肯定性专题评述,并相继列入英、美、德、日、法等国的大学教材、百科全书、引起国际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

以澄江帽天山为中心的重要化石产地,2001年成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澄江化石地帽天山及周边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帽天山作为澄江动物群的首发点和人类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是向公众展示澄江动物群重大科学意义、普及和宣传生物进化的科学前沿阵地,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向往的科学圣地,吸引大量国内外观众参观访问。

4、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

香港地质公园(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的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岩柱群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

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 图片来自IUGS

香港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大都会和金融中心,在高度发展的同时,香港也拥有完善的自然保育政策,保护了大部分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地质遗产。在仅有的约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香港有多达40%的土地被划作保护区,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香港地质公园)就位于其中。

香港粮船湾花山海岸,一望无际的海岸布满整齐排列的岩柱。

这些火山岩柱群源自约一亿四千万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当时剧烈的地壳活动导致香港东南面形成一座超级火山。经过前后长达300万年的猛烈喷发后,火山最终崩塌,形成直径约20公里的破火山口。大量火山物质在破火山口内堆积并冷却。由于冷却环境稳定及火山物质均匀一致,火山物质能够随着冷却、体积收缩,表面首先形成规整的六角网络状裂隙,并随着冷却方向下延伸,最终将庞大的火山物质分割成数百万条岩柱。

香港万宜水库东坝, 受地质运动影响弯曲变形的岩柱,中间还有一道后期侵入的玄武岩质岩墙。

纵观世界各地的六角形火山岩柱大多属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的深灰色基性玄武岩,只有香港地质公园的岩柱罕有地由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分布在西贡粮船湾、滘西洲、吊钟洲、瓮缸群岛及果洲群岛等约100平方公里海陆区域。这些岩柱的直径平均为1.2米,最粗达3米,现存总厚度估计达400米,露出地表的高度达100米。加上这些岩柱大多分布在西贡地区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上,海岸侵蚀使得这些岩柱清晰敞露,结合丰富的海蚀地貌景观,构成全球罕见的地质奇观。

5、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广布雪山、冻土,植被多为天然草原。喜马拉雅山脉是青藏高原的南部边界,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千米,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是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其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主峰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 图片来自IUGS

绒布峡谷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上游是绒布冰川谷,长度约20公里,发育珠峰地区最大的冰川和冰塔林。

下游汇为绒布河谷,在绒布寺附近为南北走向,长度也约为20公里,然后转为东西向,汇入扎嘎曲,最终流入恒河。

20世纪80年代喜马拉雅山藏南拆离系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变质演化的认识。

绒布峡谷是藏南拆离系发育的典型地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这个位置藏南拆离系滑脱构造结构得到了详细描述和研究。珠峰及绒布峡谷在岩石上具有3层结构,中部是黄色的低角度韧性滑脱断层,上部是灰色脆性的珠峰灰岩,下部黑色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喜马拉雅造山带深处的变质岩也是由于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的伸展位移而被出露地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喜马拉雅地区同碰撞伸展构造的发现对板块构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是一组平行造山带的低角度正断层性质的韧性剪切带,沿着喜马拉雅的整个走向长度(约2000公里)进行延伸。出露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构造是地球上最高的断层。沿着绒布峡谷,这个滑脱构造体系很容易到达,而且很好地出露在了外面。研究证明,藏南绒布峡谷韧性剪切滑脱构造体系主要为伸展特征,顺该断层珠峰顶部灰岩向北滑动。

在过去的35年里,因其对理解喜马拉雅构造演化的重要意义,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得到了大量详细研究,为揭示复杂造山带的结构与形成过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6、石林喀斯特

石林喀斯特位于中国西南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600米-2203米,面积350平方公里。石林以其高大、密集的石灰岩石柱呈森林状分布而得名,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保存和展示了最好的剑状喀斯特(石林)地貌,是世界上该类喀斯特的最好样板,该地质遗产地是石林术语的发源地。

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石林喀斯特 图片来自IUGS

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2.7亿年前的二叠纪,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层石灰岩;2.6亿年前,地壳运动使石林地区抬升成为陆地,石灰岩受到挤压,产生破裂。抬升成为陆地的同时,石灰岩中发育了最早期的石林;2.5亿年前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将早期的石林覆盖于火山岩(玄武岩)之下;经过近2亿年的覆盖,约6千5百万年前,火山岩大部分被剥蚀,早期石林再次露出地表;5千万年至2千万年前,地壳抬升使石林地区大部分成为湖泊,部分石林再次被湖泊沉积物覆盖;2千万年来,古湖消失,石林地区逐渐向高原盆地演化,同时发育了最新一期的石林。石林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石林构成了独特的世代历史,以此展示了特殊地区的地球演化进程,时间跨度达250Ma(百万年),世界罕见。

石林喀斯特代表了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石林)之一。独特的地质演化使得石林的形态丰富多样,除了典型的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石林,还有许多难以归类的不规则状石林,公园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类似的石林地貌形态,因而被誉为石林喀斯特博物馆。

除了石林地貌,该地质遗产地还发育了漏斗、石芽、暗河、湖泊、溶丘、溶洞、洼地、天生桥、瀑布等其它喀斯特地貌,从地上到地下构成了一幅喀斯特全景图。

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石林地区活动,数千年前石林地区散落的氏族部落便是现今石林彝族的祖先。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当地彝族人形成了与石林景观密切联系的民族文化,建筑、服饰、刺绣、节庆、崖画等无不反映了彝族与石林的历史渊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歌舞电影《阿诗玛》、热烈欢快的火把节、深情的歌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早已广为人知。

凭借重要的地质科学意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石林于2004年2月13日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因为突出的美学、科学价值,石林于2007年6月27日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一直重视科研科普,多年来,开展了各类研究并出版了许多著作,在传播地学知识、提高大众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

位于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入选首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世界遗产地名录。

巴丹吉林沙漠面积约4.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亚洲内陆(也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罕见且独特的沙漠与湖泊系统。必鲁特高大沙山及其周围的湖泊是这一系统的典型代表。

首批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 图片来自IUGS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亚洲夏季风带和西风带的过渡区,位于雅布赖断层的西部。该沙漠底部的年龄距今大约110万年。其腹地分布有多座巨型沙山,且许多沙山高300多米。最高大的必鲁特峰是一座复合横向沙山,海拔高1611.009米,相对高差近500米,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沙山,被称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除了高大沙山,该沙漠中还分布有140多个湖泊。

气候变化及构造演化对巴丹吉林沙漠独特湖泊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其整个体系的形成,或是其状态的维持。

从距今62—56万年前的温暖期(深海氧同位素15阶段),大量湖泊开始在沙漠中形成。来自湖盆的沙子不断向沙山上迁移和堆积,抬升了雅布赖山脉成为了地形屏障,通过对气候、风和水循环的影响,促使沙山的固定、复活和最终形成。新近研究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高大沙山正变得越来越高和陡峭。

巴丹吉林的科学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20世纪60年代就有科研人员开始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已经发表了150多篇科学论文。该遗产地自2009年以来,因阿拉善沙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而得到了良好的管理和保护。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西风季风过渡带,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第四纪末期气候变化以及风力地貌、干旱区水资源的理想区域。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沙漠湖泊系统和世界上最高的沙山是亚洲内陆干旱的产物,它们直接、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这对于研究风沙防治等民生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