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盲会有多大成就?特别是在古代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李卫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李卫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初一出生于江苏丰县,他的祖上在明朝是锦衣卫,家境也非常富裕。
他30岁的时候,捐官当了员外郎,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每次师爷起草公文读给他听时,他都能准确的切中要害,提出修改意见,让文章表达更得体,更准确。
他的这项技能,很多学富五车的文人墨客也自叹不如。
因此很多文人都佩服他。而他因为没有读过书,所以非常羡慕尊敬有文化的人,他做官又很替老百姓着想,后来就升任了户部郎中。管理盐政稽查私盐。
早在雍正皇帝在还没继位的时候,他就听说有一个叫李卫的人非常会做官,自己最信任的十三弟允祥又推荐了他,因此皇上对他也很留心。
雍正元年,李卫任云南盐驿道。雍正三年,他又任浙江巡抚。
在浙江任上,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修理海塘和修理猖獗的盐枭。
修理海塘关乎国计民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但朝廷的拨款却少的可怜。
如果拿这点钱修海塘,还不够民工的工资呢。
而李卫总是有办法筹集到钱,而且他修理海塘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非常有效。
其他有需要修理海塘的地方官员见他的方法好还专门请他过去开设知识讲座。
李卫抓盐枭的方法更绝,直接和盐贩子玩无间道。
或让衙役扮成盐贩子打入敌人内部,或让抓到的盐贩子回去充当眼线。
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最后李卫抓到了盐枭的头目沈氏。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盐枭之所以目无法纪,顶风作乱,是因为有地方官员充当保护伞。
李卫顺藤摸瓜最后居然查到了江南督臣范时绎身上。
如果是一般官员,查到这个地方就犯难了,因为范时绎是名门之后范文成的子孙,而且在朝中担任要职。
哪条胳膊不自量力敢拧大腿啊!
但李卫就敢,他不管对方身世地位,直接上书皇上禀告此事。
雍正免去了范时绎的职务。
当时朝廷中满是明哲保身的官员,只有他最二杆子,不畏权贵,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达官显贵,只要你贪赃枉法我就弹劾你。
雍正皇上也很欣赏他的这种性格。
雍正十一年,李卫上书弹劾鄂尔泰的弟弟步军统领鄂尔齐。
雍正皇帝说,你干脆公开指出来。我替你撑腰。
李卫这么做了,但雍正皇帝只是和稀泥免去了鄂尔齐的职务。
这下李卫不干了,觉得自己被当枪使了,因此皇上要升他的官时,他谢绝了。
皇上把自己编辑的《悦心集》送给他,让他好好领悟,并写一篇读后感,主要是为了磨磨他的性子。
李卫在浙江任职期间,浙江大治,老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建设也形势大好。
但更重要的是李卫为浙江文人重新争取到了科举的资格。
雍正年间文字狱盛行,而江浙一带文人甚多,由此引起的矛盾也接连不断,雍正皇帝一怒之下取消了浙江文士参加科考的资格。
李卫来浙江当官后,把士人们用功读书的事迹,想报效朝廷的心愿,上书告诉了雍正。
雍正皇上也没有了那么大的怒气,就恢复了浙江的科举。
虽然李卫很会当官,但他真正想当的却是武将。
他上书说自己想带兵打仗。
雍正说,我知道你祖上行伍出身,自己领军很有两把刷子,但现在朝廷不缺武将,而需要文臣,你还是在浙江帮朕分忧吧。
不久李卫又上书说,自己老娘已死,心中再无挂碍,请皇上批准自己带兵扫平西域。
雍正说,我知道你一片忠心爱国,但现在有带兵西域的将军。
先让他打,如果他打不过,你再打行不。
李卫一看皇上如此表态只好作罢。
李卫虽然想揽瓷器活,但其实他的身体非常差。
他犯有胃病,早在还未出任浙江巡抚时,他就上书说自己立春以来吐血三次。到任浙江后又几次吐血。
皇上听闻他的病情,劝他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不要总是加班,加点,忘记休息。
但后来当雍正听说他再次吐血后,就要来了他的生辰八字并招来很多江湖术士帮他修方配药。
这在有清一代都是绝无仅有的特殊待遇。
乾隆三年李卫去世,享年51岁,乾隆皇上以总督礼下葬了他,谥号敏达。
但多年后,乾隆皇帝南巡,在西湖花神庙看到了李卫和妻子的神像,皇上很不高兴,说: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良,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命撤像烧毁。
尽管如此,李卫仍然是清朝近三百年来不可多得的好官,可见拥有知识能让一个人更有作为,但并不能禁锢一个好人的疆域。
就像那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参考资料:腾飞五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