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执行君,从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执行实务中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根据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我们来看三种规避执行行为,以及如何应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虚构债务规避执行
被执行人欠银行贷款,串通亲属在法院保全前用房产为虚构的债务进行抵押,并进行了公证。在执行阶段,法院拍卖房产时,其亲属则要求优先受偿。同时,其亲属则在异地法院起诉被执行人并取得生效判决,向执行法院申请参与分配。经法院调查,这些房款经过二十多次流转后又回到了被执行人手里。最终法院撤销了虚假借款的判决,对相关人员罚款总金额60万元,被执行人以拒执罪判处有期徒刑,被执行人也履行了全部义务。
被执行人和利害关系人将财产为虚假的债务设定抵押来参与分配,防不胜防。因此在遇到一些比较蹊跷的债权时,申请执行人要多留一个心眼,多向执行律师和执行法官沟通,防止被执行人偷梁换柱。当然,一旦被发现虚假诉讼,被执行人及其参与的利害关系人也会付出代价,收到法律的制裁。
二、利用电商平台规避执行
被执行人持有一家商贸公司的股份,如果按照以前的经验,往往觉得商贸公司就是一个空壳,没有什么资产,直接忽视。但这家商贸公司有些特别,因为这个公司在某电商平台注册了并经营了两家网店,两年的时间,流水近1000万元。执行法院认为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被执行人仍拒不履行,最终法院将被执行人移送公安机关,并将被执行人拘留,被执行人家属随即代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
这个案例中,其一,被执行人持有公司股份,在之前如果公司拒不提供相关资料,无法评估,也就无法拍卖。这个案件就遇到了公司不提供材料,无法评估,执行程序无法推进。为解决这一难题,最高法院已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已经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二,作为专业的执行人员和律师对于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要仅仅放在传统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上,平台网店、平台账号都可能为被执行人藏匿财产,同时申请执行人也要及时了解和提供相关的线索,便于执行人员和律师进行查找和核实。
三、被执行人设立新公司继续销售产品、收取货款,规避执行。
被执行公司需向申请执行人支付3800万元货款,但被执行人将其名下已经被法院查封的房产出售给了自己的员工,并且设立了新的公司继续经营,收取货款,规避执行。好在执行法院及时将相关拒执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在对被执行人刑事拘留后,被执行人才将全部案款4500万元履行完毕。
公司在成为被执行人后,往往银行账户被冻结,经营不便,于是设立新公司开展经营,来规避执行。其实这种情况,申请执行人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及时将证据提供给执行法院,之后只要固定了相关证据,被执行人就涉嫌拒执犯罪了。
四、给我们的启示
不管各位看官是执行法官或申请执行人或执行律师,想要取得好的效果,三方需要密切配合,因案施策,深挖隐藏隐藏在被执行人,在被执行公司后面的财产,调查取证并及时控制。申请执行人和执行律师要提供线索和提供自己最大限度能够收集的证据,执行人员也要积极主动进行查询,发现、掌握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理,毕竟当下律师调查取证能力弱,调查令经常受阻。
我是@执行君,请关注我,一个平凡但私货多多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