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妈老告诉我,他们家2岁的娃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已经反复感冒好几次了,一直咳嗽流鼻涕,家里老人急得不行,一直催着他们带孩子去医院。医生开了药打了针,病情有所好转,可没多久又复发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孩子哭得让人心疼。
宝宝为什么反复感冒?
首先,对于孩子反复感冒,医学上有明确的定义:
7岁以下的儿童一年感冒超过7次,7岁以上的儿童一年感冒超过6次,都可以算作反复呼吸道感染。感染的部位如果在上呼吸道,就会表现出感冒症状。
春冬季气温较低,室内外温差大,骤冷骤热,气候无常,人体呼吸道粘膜下血管收缩,粘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粘膜防御屏障作用减弱,容易让病毒乘虚而入。
普通感冒和流感可不一样。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的常见病,而流行性感冒(即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无论是症状表现还是治疗原则,普通感冒与流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宝宝反复感冒除了与宝宝先天的体质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家长日常护理宝宝的方式有关。以下关于感冒的几大常见误区你是否中招?
感冒的几大误区,你中了几招?
误区一:发热捂汗 可以帮助退烧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或是干脆喝碗姜汤盖上大棉被。有的老人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千万别再受寒;有的家长则表示,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孩子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确实可能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
误区二:一发烧就应 立即吃退烧药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刚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冲到儿科,焦急地告诉医生孩子发烧了,必须马上吃退烧药!听说如果不吃退烧药,孩子持续发烧可能会烧坏大脑!这对父母表示。
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新生儿不能使用退烧药。事实上,2个月以上的婴儿才能考虑用退烧药,6个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烧药。因为新生儿体质弱,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难以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一般情况下,退烧药也是要体温到38.5℃以上才用,低烧不用使用。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例如贴退热贴等。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以前出现过高热惊厥,此次再次发烧,则来势比其他孩子更为凶险,对这类孩子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或之前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快降温。
误区三:感冒了,给孩子吃点消炎药不少家长在护理孩子感冒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件事情:感冒了,吃点消炎药。
感冒是多种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民间所谓的消炎药)只能对抗细菌,无法抑制病毒。
不加区分地给感冒患儿用抗生素,对病情毫无益处,也无法预防细菌感染,这样做反而是在滥用抗生素,其恶果是催生出对抗生素耐药的强力细菌。
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要孩子的免疫功能正常,通常一周左右时间能痊愈(咳嗽流涕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感冒药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减少感冒咳嗽引起的体力消耗,但并不能缩短病程。美国儿科学会提示:研究已经证实了非处方止咳药和感冒药对6岁以下的孩子没有治疗效果,甚至还会造成健康威胁。
勤洗手,多锻炼,增强免疫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给宝宝用药需要额外谨慎,但并不是全盘否定用药。爸妈要根据药物的不良反应,明确药物使用的年龄限制,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合理给孩子用药。
比如,一些特殊情况:3个月或更小月龄的婴儿发热、任何年龄经退热药处理后仍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48小时以上、精神差、气促、口唇发青、有脱水表现(进食少、尿少)、耳痛、咳嗽持续1周以上等,或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应及时就诊。
普通感染也可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脑炎、心肌炎等,要请医生诊断,遵医嘱用药。对于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的感冒要多加注意,及时就医,永远是正确的选择。
误区四:维生素C能预防和治疗感冒很多人相信维生素C能预防和治疗感冒。2013 年,一项研究将此前的试验综合分析,发现每天规律服用较多的维生素C的人遭遇感冒痊愈得稍稍快些,但其实也就缩短病程的8%。
但是,患感冒后再吃维生素C可能没有任何效果。每天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让我们的抵抗力提高了那么一点点,但天天吃维生素C片,也有可能造成维生素C过量,反倒会对身体有害无益。
一句话总结就是:维生素C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的用处不大。
真正靠谱的感冒护理干货来了
宝宝生病之后,除了看医生和等待自愈,到底有没有靠谱的家庭疗法?爸妈能做点什么帮助他尽快好起来?真正靠谱的护理干货送上:
宝宝感冒的科学护理TIPS
1
多喝水
在众多民间治感冒的偏方中,有一条多喝水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多喝水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宝宝——
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除非具备某些医学指征,否则无需给6个月以下的孩子,任何除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液体,包括水、果汁、葡萄糖水等。
加辅食之前,母乳或配方奶可以为宝宝提供足够的水。
2
鼻塞
①在宝宝睡觉前、进食前(或其它必要时间)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滴鼻剂,无副作用,次数没有限制;
② 用加湿器控制室内湿度,温毛巾敷鼻或洗热水澡,稀释宝宝鼻腔分泌物,使之易于排出(千万要及时清洗加湿器哦);
③ 如果宝宝的小鼻头变红、疼痛,可以在鼻孔周围涂抹一些润肤乳缓解,或者使用专为敏感肌肤设计的保湿纸巾。
3
反复咳嗽
①湿度控制房间的湿度,让宝宝保持呼吸道湿润,可以减轻咳嗽症状。
② 缓解宝宝夜间咳嗽:将床垫靠头一侧抬高成一个倾斜的坡度,或是把宝宝上半身略垫高一些(帮助呼吸道分泌物下流)。
③ 给宝宝拍痰:家长可以多给宝宝拍背,让肺部的痰液通过咳嗽到达咽部,有助于排痰。
手指并拢弯曲成杯状拍宝宝后背,即所谓的空掌,力道需要比拍嗝重一些。最好在喝奶前半小时到一小时间,或喝奶后2小时(肚子比较空的时候,否则可能导致吐奶)。
建议宝宝头低脚高,可以趴在家长腿上或垫高下半身。在拍痰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神态反应,如果宝宝明显表现出不适,立即停止拍痰。
④食疗方法: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3个月到1岁的婴儿,可以喂温水或苹果汁来治疗咳嗽,每次5-15ml,每天4次;
1岁及以上孩子,可以食用蜂蜜(每次2-5ml)来稀释分泌物,缓解咳嗽(但1岁以内宝宝严禁食用蜂蜜)
感冒不去医院的前提是妈妈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要具备科学的养育知识。有一些基本标准可以让爸妈判断:宝宝有没有发热,有没有脱水,有没有精神很差/嗜睡,有没有影响吃饭和睡觉。如果这几点都ok,一般可以不带孩子去医院。
自测:你家宝宝是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
除了被流感大军侵袭,小问同事的宝宝还是过敏性鼻炎患儿,而感冒无疑加重了宝宝的过敏情况。
有不少家长分不清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今天小问也贴心地总结了一下:
与感冒不同,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原诱发的,无法根治。日常预防重于治疗,因此综合治疗管理的基础便是回避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忽视这一环节,再好再贵的药物都无能为力。
孩子生病,让家长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