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历史故事(李世民的一生简介)

橘子网 291

原创拆书:功成何惧万骨枯

史家描写明君总是极力美化其各方面的品行,这与儒家宣扬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密切相关。可是,什么是道呢?顺应天时,得到百姓拥护就一定会成功吗?世事并非如此简单。一旦将目的定为成功的时候,道恐怕只是个幌子。大金国横扫北方之时,不曾得到北宋百姓的支持,还是一样灭亡了北宋。清兵入关,铁蹄之下的凶残可谓罄竹难书,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以说罪恶滔天,百姓对清兵恨之入骨,可是,清朝还是顺利得了天下。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但有时却是得天下者得人心。可见,历史一定能够增长你的智慧,引发我们的思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要建立武略之功,杀伐必不可少。这在李世民身上也不例外。武德三年(620)五月,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后,领军从晋州南归,经过夏县。之前,夏县曾遭裴寂焚烧,吕崇茂领着苦不堪言的民众造反,曾策应向南攻打李唐的刘武周。当时刘武周手下部将尉迟敬德派兵支援吕崇茂,裴寂攻吕崇茂不胜。李渊就暗中派人送信给吕崇茂,封他为夏州刺史,让他暗中对付尉迟敬德。消息走漏,尉迟敬德杀了吕崇茂。后来吕崇茂的故旧重新聚集,盘踞在夏县城内。李世民率大军轻松攻取夏县,然后屠杀了已投降的吕崇茂旧部,一时血流成河。究其原因,仅仅是怕生后患。

武德四年(621),河北农民义军窦建德败于李唐,由于李唐官吏对河北原窦建德政权官吏严刑拷打,引起再次反叛。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率残部与李世民在洺水决战。李世民事先派人堵住洺水上游,待刘黑闼军队涉水作战时决开洺水围堰,大水奔流而下,水深丈余,刘黑闼军队有数千人淹溺死亡,唐军斩首万余级。

就刘黑闼与李唐之间的战争而言,胜败完全是由实力决定的,而非民心向背。刘黑闼在跟随窦建德打仗时,仅是为谋生。窦建德每次攻克城池后,所获的资财全部分给将士,自己一无所取。他本人的生活也非常简朴,粗茶淡饭,妻子曹氏的生活也同样简朴,手下的婢妾也只有十几人。窦建德在河北享有极高的声望,直到唐末,河北大名县还建有窦王庙,当地父老连年祭拜,历久不衰。窦建德兵败后,刘黑闼回乡种菜,因经不起其他人的鼓动兴兵抗唐。相传刘黑闼被杀时,曾感叹:我幸在家锄菜,为高雅贤辈所误至此!而且他起兵,多半是由唐军当时在河北的残酷杀戮导致。李建成平定河北后,采用了魏徵的安抚之策,刘黑闼的军队就很快人心涣散,失败踵至。

对于李世民来说,夺取天下的脚步在逐渐加快。李唐的军事实力已经是当时最强的,征战的目标只有一点:胜。以智谋胜敌,以实力胜敌,以争取民心辅助取胜,以杀伐恫吓帮助取胜……铁蹄之下,无辜的性命和流血事件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功成不惧万骨枯——历代的名将或帝王,若是总结其成功经验,恐怕都少不了这一点。

文学馆里养爪牙

历史上喜爱养士之人,大都深谋远虑,具有远大理想。李世民天生神力,勇猛尚武,对文学虽有兴趣,但是在东征西讨的战争时期对其并无太多关注。可是,天下可以在马上打下来,却不可以在马上治理。

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已经先后打败了当时几支主要的反对力量:陇右薛举、薛仁杲父子,晋北刘武周及宋金刚,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及刘黑闼。十月,回到长安的李世民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天策府可以自置官署,李世民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个文学馆。文学馆广招天下学士入馆,先后入选的有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十八人,号称十八学士。十八学士本身都各有官职,再兼文学馆学士。这些人中,虞世南、蔡允恭、褚亮、薛收、薛元敬、许敬宗以文学著称。孔颖达、陆德明、盖文达、颜相时、姚思廉、李守素不仅学养深厚,又以高尚的操行而闻名。房玄龄、杜如晦、李玄道、苏世长、于志宁、苏勖等人或善谋,或善断,各有所长。文学馆可以说集中了一群文才超绝、学问渊博、善于治理决断的人才。李世民为什么要颇费心思地招揽大量文士呢?很显然,他事业的重心将从武功转向文治。

这些学士被分成三班,轮流到文学馆值宿。李世民给予他们极优的待遇。每天处理完政事,李世民必到文学馆,与学士们促膝长谈,请教天下大事,有时也讨论文章辞句,或者书画典籍。主臣之间好似一群同窗或师友。李世民又令人画了《十八学士写真图》藏于册府,用来标榜对贤人的礼重。当时天下文人都羡慕不已,把进入文学馆称为登瀛洲,文学馆俨然成为文人心中的仙境。

当然,李世民如此礼重这些学者并非只为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在他从武将到明君的转型过程中,十八学士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在李世民扫平天下的战争中,房玄龄、杜如晦一直追随左右,为其举荐贤才,出谋划策。尤其是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取得太子之位,最终登上皇位——所有的策划,房玄龄与杜如晦始终参与其中!十八学士中其他的人也都各有所长,各有功勋。例如,虞世南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法被李世民誉为五绝。苏勖出使突厥,威武不屈,捍卫大唐尊严,成为优秀的使臣。

李世民成为太子以后,天策府撤销,文学馆遂散。原来文学馆的十八学士随即被授予重要官职。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登基,尊李渊为太上皇。随后李世民立即设弘文馆招贤纳才。弘文馆就设在皇宫正殿之左,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每天有人值宿。李世民在听朝之隙把他们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议政事,有时候要到深夜才结束。他后来又下诏令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为学生入馆学习。唐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繁荣的时期,取得的成就巨大,这其中当然离不开弘文馆学士们的呕心沥血。孔颖达主修的《五经正义》,陆德明所著《经典释文》,皆是流传千古的儒学经典注本。唐初修八史,将南北朝以来至隋四百多年间多个朝代的更替兴废一一写于史册。八史分别是《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占了二十四部正史的三分之一,唐朝也成为修正史最多的朝代。领衔修史的有房玄龄、魏徵,十八学士中的姚思廉、蔡允恭、许敬宗也参与其中。

自南朝以来,诗作多柔媚纤丽。隋炀帝极爱作宫体诗,且水平高超,天下翕然响应。所谓宫体,大多以浓艳富丽的语言描写男女情爱,充满了情色意味,有伤于轻艳之谓。隋炀帝本人才华横溢,有相当好的诗作,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其中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一句精巧细致,意象优美,是古诗中的佳句。但是,隋炀帝治国无方,致使国家灭亡,当时的学者将责任归于他所作的宫体诗,认为是亡国之音。

李世民出身贵族,作宫体诗的习气在天下太平之后也曾偶尔冒出来。有一次他作了一首诗,自我感觉良好,就拿给虞世南看,说:爱卿也和一首,怎么样?虞世南接过一看,颜色立变,立即奏道:皇上所作宫体诗确实很工巧,但是,这种诗体不是诗歌的正格,非雅正之风。而皇上所好,必然使天下的文人跟从,则天下又弥漫亡国之音。隋炀帝的教训还不远,您怎么就忘了?臣不能奉诏和诗。李世民一听,羞愧难当,赶紧为自己找台阶,说:我只是试试你的才学罢了。虞世南能够时时以国家大业为念,李世民能够从善如流,皆成为文坛佳话。宫体诗在唐初受到遏制以后,陈子昂等人标举的风雅才得以树立。一定程度上,诗歌的盛唐气象也与李世民在唐初的文治有关,而盛唐诗歌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十八学士为李世民以权谋夺取皇位,创建立国制度,实现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提高李世民的道德修养、才情学识产生了极大作用。文学馆弘文馆看似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机构,其实是李世民的智库,是他权力核心的组成。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当统治者暴戾无道时,总会有不堪压迫的民众起来反抗。隋末起义队伍太多了,不仅有农民义军,也有许多地主豪强,还有来自统治阶层的权贵。豪杰乘势而起,推翻旧政,本无所谓谁更正义,但是,谁更能争取民心,得到民众拥戴却大有差别。得到民众拥戴不仅可以迅速招募到兵勇扩大队伍,而且可以较快征集粮草获得补给,并奠定政权建立以后长治久安的基础。作为一位有远见的统帅,李世民深谙此理。

在带兵征讨的过程中,李世民严肃军纪,与民为善,并多次赈灾助民。太原誓师以后,首战西河,李建成与李世民带兵出征,就对军纪做出了严格规定。兄弟俩事事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当时士兵大多是农民,不熟悉军纪,有的士兵私自摘食路边瓜果,李世民就找到主人赔偿,并不责罚士兵。士兵们深受感动,对主帅心悦诚服。

李家军队所至之处,一概减免赋役,开仓赈民。西河之战胜利后,李世民开郡仓赈民,远近的百姓奔走相告,纷纷响应唐军。军队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以后,取永丰仓赈民。永丰仓是隋朝四大粮仓之一,也是关中地区最大的粮仓,储粮数百万石。天下穷困已久,当时饿殍满地,闻说李世民开仓济民,一时间,附近的义军蜂拥而至,加入唐军的百姓也是数不胜数。李世民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的谋略顺利实现。对于沿途所遇宫苑,李世民一概不取,宫人全部任其离去,放还亲属。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皆由政府供养。这些安民政策极大地安抚了占领地区的人心。

李世民带兵围剿宋金刚时,在柏壁驻军五个月。此前裴寂与宋金刚作战兵败,惊恐之下竟在当地实行焚烧政策,导致附近百姓皆以为李唐军队是贼匪。李世民到柏壁后,竭力安抚百姓,发布教令,与民休息,然后才开始征粮。

对于倚重的文臣武将,李世民从来不吝奖赏。赏赐之物不仅有金银玉帛、良田婢女,还有官位、荣誉,以及信任。李世民在征讨天下的过程中,接纳了不少敌方阵营中的良臣谋士和骁勇善战的将领。如尉迟敬德,在宋金刚战败后投降李世民。李世民发现他武艺过人,且忠勇善战,立即任命为右一府统军。尉迟敬德对此感激不已,不仅没有发生如众人所担心的谋反之事,而且在此后的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对王世充一战中,他将李世民从单雄信枪下救出。对臣子而言,君主的信任便是最大的奖赏。

无书不欢,书友的喜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日更新 码字不易,喜欢的书友点赞关注不迷路。

头号周刊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到底有多可怕​原创随笔​历史有知识​今日读书笔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