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的社会中,村落是一种居民聚居的形态,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自独立地发展和生存。
但在上个世纪中叶,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村落,他们以商业的方式来管理村子,几乎每个村民都是股东。
在村长的带领下,集合大家的力量,将村落组成了大型公司,很好地解决了当时村子里人的就业和发展问题。
要知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大部分群众生活都很拮据,但在以村落为集体的发展模式下,村子却能迅速崛起,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有这样一句话用来专门形容这个村子,叫做家家户户小洋房,宝马奥迪数钱忙,人们还赋予这个村落天下第一村的称号,这个村子就是华西村。
在过去的几十年,华西村传奇的创业事迹,一直在全国各地流传,是全国村镇学习的榜样。
然而,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曾经以新模式铸造辉煌和奇迹的村落,却没有将它的辉煌一直延续下去。
2016年,华西村最新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整个村负债400亿,资金链完全断裂。曾经风光无限,令人羡慕,号称人人都是百万富翁的村子,如今也呈现出一片萧条之状。
那么,盛极一时的华西村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它的兴盛发展和衰落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本篇文章,让我们走进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发展历程。
华西村的崛起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江阴县(当时还未设立江阴市),原本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村庄,占地面积也不大,只有0.96平方公里。
与大多数农村一样,最开始,华西村村民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地头辛苦耕种,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村民们世世代代过着都是这样的生活,本以为以后也会延续这样的模式,但一个人的出现,却让华西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人就是吴仁宝。
吴仁宝于1928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是土生土长的华西村人,他对本村非常了解,也对本村充满着深厚的感情。
后来他走出村子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完成艰辛的求学生涯后,他又回到了华西村,立志要造福本村,造福当地的父老乡亲,改善村民的艰苦生活,带领村民走向发家致富之路。
1957年,吴仁宝成为华西村村长后,他开始召集人手对华西村进行彻底摸排调查。
他不仅对整个村子的人口情况,收入情况作了细致的了解,就连当地的土地资源、气候特征等都做了仔细的调查。
之后,吴仁宝根据本村的地理条件、人口资源条件、气候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为华西村寻找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他亲手制定了《华西村15年远景规划》,在此之中,为华西村的未来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各种发展形式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当然,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雄心勃勃的规划制定出来后,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实施的,凡事都要循循渐进。
吴仁宝开始带着自己的团队,向村民们普及先进的生产知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生产中来。
此外,他还带领村民改善当地的发展条件,新建各种基础设施,在他的指导下,村民们开始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
这时,村民的收入逐渐增多,家家户户的生活开始变得好起来。
这只是吴仁宝规划中的第一步,他知道,发展农业固然重要,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想真正地发家致富,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必须搞工业发展才行。
在发展了一段时间的农业后,村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吴仁宝开始带领村民由农业发展向工业发展道路上转变。
1969年,在吴仁宝的带领下,村民建立了一个小五金厂,依托当时国家非常重视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这个小小的五金厂发展迅速,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小五金厂一年的收入要比得上他们种田好多年,得到了甜头之后,村民对吴仁宝更加信任了,华西村的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
华西村的腾飞
五金厂小有成就后,村民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华西村更是依托五金厂建立起来许多钢铁厂,纺织厂,他们的命运也在从农业生产向工业化转型中,发生了巨变。
在1979年,华西村仅五金厂的收益就高达30万元,这笔钱放在现在,虽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数字,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江阴县其他村子累积收益还不到一万元,甚至放眼整个无锡市或者江苏省,都鲜有能与华西村相媲美的对象。
华西村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更让吴仁宝感到无比的自豪。
成绩令人羡慕,但吴仁宝没有骄傲自满,他继续带领村民向更高的目标,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985年,吴仁宝又嗅到了新的商机,他鼓励村民们每人拿出2000元入股村里的企业,以此来建立一个集体性质的经济实体,以当时华西村村民的收入来看,2000元对他们来讲并不多,至少到不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村民对吴仁宝的能力看在眼里,心里更是无比的信任。他的决策丝毫没有受到质疑,村民们都踊跃支持,很快,村里的各项新兴企业就有了庞大的资金支持。
随着企业的运转,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投入集体发展,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扩大。
此后,华西村走上了高速发展模式,实现全村共同富裕的目标,近在咫尺。
这一次,吴仁宝更没让村民们失望,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村民收入成倍地增长,整个村子一改以前贫穷拮据的面貌,变得焕然一新。
不过,华西村的传奇并没有结束,他们很快又迎来了下一个机遇。
1992年,经济改革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对政策敏锐的吴仁宝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
他向银行申请了贷款,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流来购买建材,大力发展村里的钢铁产业,把村办企业做大做强,加上之前华西村发展打下的基础,很快,华西村就建立了一条钢铁产业链。
不久后,国内对钢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价格也从原来的100元一吨,涨到数千元一吨,村民们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纷纷夸赞吴仁宝有先见之明。
的确,无论是从最开始发展农业打基础,还是后来建立的五金厂发展工业,还是再后来做大钢厂,一次又一次的事实都证明,吴仁宝的决定是正确的。
1994年,华西村内的钢铁等重工业企业多达45家,这些企业联合起来要组建成华西集团。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后,1996年,华西集团正式稳定了下来,也是这一年,华西村真正地享誉全国,此时的华西村,已经不再是一个村子,而成了一家大型公司,在宣布上市之后,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上市村。
华西村的辉煌
华西村的发展模式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们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许多政策和物质上,都会给他们提供方便。
一时之间,华西村风光无限,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与国内其他的村庄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进入村子,映入眼帘的就是鳞次栉比的小洋房,以及随处可见的豪车。
华西村在2005年,年收入就高达300亿元,村民户均存款100万元。
鼎盛时期的华西村,村民户均存款已经达到600万到2000万,也就是说村里最穷的人家都有600多万存款,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装修精致的别墅洋房,有些人还拥有私人飞机。
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华西村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与吴仁宝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决定带领村民们开始进军旅游业。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华西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原本华西村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子依山傍水,适合度假旅游,现在村民们富裕了,整个村子也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村民便开始对村子进行整修。
在村民的努力下,华西村仿制了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自由女神像、中国传统园林等,还打造了百米金塔、大型公园等特色景点,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最著名的龙希国际大酒店,投资30个亿,高328米,共74层,可容纳1000人住房,5000人就餐,集观光会议,购物,住宿,餐饮,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
无与伦比的超高层酒店建筑,不仅整个酒店的建筑风格富丽堂皇,内部还设置了耗费三个亿打造的金牛雕像,有些楼层甚至是镀金的地板和墙壁。
辛苦没有白费,这份繁华吸引了很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观光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给华西村也带去了不菲的收入,其旅游业最辉煌的时期,华西村每年接待游客数量高达250万人次。
一时之间,华西村可谓风光无限,那里的村民也成了全国各地农村群众的羡慕对象,可是,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村庄能够复制华西村的传奇。
华西村的没落
成功的发展让华西村的村民们,过上了无比富足的生活,可是在安逸富足的生存环境中,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一场危机正在悄然袭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对管理模式以及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逐渐没落,新兴的能源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兴起。
曾经盛极一时的钢材行业,渐渐变成了人们眼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这让以传统重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华西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工业收入份额的大幅度缩水,让华西村的产业链逐渐遭受破坏。
最初,他们想要依靠旅游业来平衡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更新,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够填补华西村的漏洞,整个华西村或者说华西集团,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关键问题。
可这一次,他们却没有像之前那样准确地把握好商机,没能迅速地完成企业转型,依旧坚持从事传统工业模式。
经济发展的没落,也让华西村的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吴仁宝退休之后,曾经拧成一股绳的华西村,渐渐地变成了一盘散沙。
2003年7月,已经在华西村工作了40年的吴仁宝正式退休,他的四儿子吴协恩接替了他的位置。
吴仁宝虽然从村委会退休了,却没有完全放下在华西集团的权力,而是接任了华西集团的二把手。
这一行为让曾经尊重他、敬佩他的村民产生了异议。
几十年以来,因为吴仁宝对于华西村的巨大影响,吴家对于华西村经济和发展的掌控远超于其他家族。
当时,在华西集团管理事务的22个重要岗位上,吴家人占据了21个,与此同时,他们还掌握了华西集团超过90%的财产。
在此前华西村发展鼎盛的时候,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暴露,但现在发展逐渐走向末路,村民的生活再也不比当年,多重因素的围困下,不满也就爆发了出来。
越来越多的村民对于华西村的分配方式感到不平衡,他们认为,吴仁宝的家族制约了整个华西集团的发展,甚至限制到了村民的自由。
因为在华西集团的影响下,村民的收益大多都以股票的形式投资,消费也就被限制在了华西集团旗下的公司。
与此同时,老华西村村民与新华西村村民之间也逐渐显露出了矛盾。
在华西村发展起来之后,原本0.96平方公里的面积无法容纳它的产业,于是华西村向周边进行了多次扩建,也就迎来了很多新的村民。
但是这些新的村民加入之后,所得到的福利远远不如原来的村民,而这些问题,随着吴仁宝的退休以及经济发展的没落逐渐显现出来。
可在这个时候,华西村却没能再出现第二个吴仁宝力挽狂澜,在矛盾的激化之下,大量劳动力外流,企业转型失败,危机逐步加深。
2013年,曾经为华西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吴仁宝逝世,华西村的发展再次受到冲击,这让人们感觉到,华西村想要改革已经是难上加难。
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离开,原本的多家工厂陆续停工,华西村的收入大幅度缩水。
2016年,华西村可供查询的账面资产只有70亿,相比于鼎盛时期的几百亿来讲缩减了数倍,而更让人无奈的是,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华西村的负债却在逐步累积。
2016年华西村已经负债将近400亿,收入的资产远远不够弥补债务,至此,天下第一村从盛极一时到完全走向了没落。
如今,华西村内的漂亮建筑依旧存在,但村子里却早已不复当年人来人往的繁华,而是弥漫着一丝凄凉的意味。
村民们不断地向外搬迁,曾经无限风光的天下第一村逐渐人去楼空,不得不让人们感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一味地坚持一种发展模式,最终总会被时代所淘汰。
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变通,更需要危机意识,曾经的华西村就是勇于改革才实现了质的飞跃,可现在,新的时代到来,他们却没有再次抓住机会,不知是不是巨额财富的积累,让他们在安逸的生活中失去了对危险的考量。
总之,无论是村落、城市还是企业,想要长久地发展就必须要勇于创新,不能固步自封。
从户均存款600万到负债400亿,有着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的华西村,其衰落令人叹息,既有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其内部因素影响。
毫无疑问,吴仁宝的去世对华西村影响很大,吴仁宝不为名、不为利,敢想敢干,以集体利益为重,硬是带领大家闯出一条发展之路。
笔者认为,时代造就了吴仁宝,只要华西村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改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跟随时代潮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华西村充分利用之前打下的良好基础,再创辉煌并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