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开局好彩头是什么数字生肖(二六开局好彩头是什么生肖)

圭璋蕴璞,解我心语

——读张尧《学京剧:小生》浅谈小生表演艺术暨小生名角盛海宁《赤壁之战•壮别》赏析

周志芳

我出身于戏曲世家,长大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从事戏剧工作,虽然多有遗憾,但也总还算得上半个戏迷,就京剧的各个行当而言,我尤其喜欢叶派小生,早就听说京剧叶派小生创始人叶盛兰先生俊彦秀骨、风姿卓逸,惜乎吾生也晚,未能躬逢其盛,一睹风采,所幸,叶派艺术人才辈出,诸位前辈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为保存中华国粹,传承古老文明呕心沥血,叶派艺术亦得以发扬光大,近日有幸读到一本名曰《学京剧:小生》的好书,深以为快,悦读之余,特此与君共赏。

书中未曾提及京剧界目前的低迷、萧条现状,但据我所知,近年来京剧界备受冲击,戏迷流失,演出渐少,收入微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以清贫自守者早已成凤毛麟角,而我所结识的那些梨园名家,大多性情温润,平易近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淡泊自处,甘于清贫,感念师恩,情深意重;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温柔敦厚,与世无争,推己及人,待人以诚,才高德劭,传为佳话。圭璋蕴璞,解我心语,幸有他们的坚持与守望,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精髓方才得以发扬光大、传承至今,多年来千锤百炼,京剧小生表演艺术也日趋规范严谨,《学京剧:小生》一书作者张尧先生便专工京剧小生,他1984年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市戏剧学校,进入淮阴市京剧团工作。1991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1995年毕业留校任教。1997年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位戏剧戏曲学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创了中国京剧表演高层次人才教育的先河。张尧先生扮相俊雅,表演规范紧衬,台风潇洒飘逸,文小生文而不媚,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武小生武而不过,恰到好处,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刚柔相济,准确生动,充分体现了小生行当紧、帅、美的特点,由他来写这本书,真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张尧先生所著一书,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在小生行当总述一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京尉小生的美学风格和小生的文武生分类,这对于那些尚不了解小生艺术魅力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入门指引,而在第二章《京剧小生行当的表演特色》,作者谈到演唱需要有来自生活的基础,要符合塑造人物的需要,在介绍主要唱腔板式时,介绍了许多专业学习者和爱好者共同关心的板式如[娃娃调]、[导板]、[回龙]、 [原板]、 [慢板]、[二六]、[南梆子]、[四平调] 、[流水]、[快板]、[摇板]、[散板]、[反西皮]、[反二黄],此外,作者还学习京剧小生表演的功法如吐字、气口、节奏、台步、站姿、坐姿、手势、眼法、笑法、扇子、翎子、水发、水袖、把子等,在介绍小生剧目同时进行经典唱段赏析,最后又用心良苦地谈到了学习小生表演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如何继承与创新等问题,这些知识不但解决了一直以来令我困惑不解的难题,而且让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感悟力和鉴赏力,读毕此书,再结合多年来欣赏过的经典演出剧目,只觉京剧小生之表演,神清骨俊,大气端方,风流蕴藉,不卑不亢,顾盼神飞,俊逸绝伦,无论是骄奢盛气、嗜色如命《小宴》里的吕布,还是意气风发、英武俊美《群英会》里的周瑜,无论是小生的重头戏《罗成叫关》里的罗成,还是如仙似梦、如诗如画《洛神赋》里的曹植,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英俊小生甫一亮相便技惊四座,掌如雷霆,彩头不断,颔首顾盼,眉如春山,星眸如潭,尽显都督公瑾之雅量,三国周郎之俊才,好不快意也!下面,我想就书中重点提及的经典唱段赏析一节,结合我所熟知的小生名角的表演特点做一探讨。

以江苏省京剧院小生演员盛海宁先生为例,他功底扎实、扮相英俊、嗓音甜润、唱做俱佳、表演细腻,生动传神,演唱华丽秀劲,念白咬字清晰有力,腰腿功夫极佳,刀、枪、剑、扇等纯熟脆帅,翎子甩发均有非常出色的表演技巧,在表演各种人物时,十分注意揣摩角色内心世界,善于把握人物个性与特征,饰演武将,刚劲有力,英气逼人,饰演书生,清秀飘逸,潇洒儒雅,富有书卷气,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准确把握舞台表演的节奏,特别注意拿捏人物形象的分寸感,无论扮相、身段,无不符合人物性格与规定场景,吕布的志得意满、周瑜的雄姿英发、罗成的悲壮苍凉,都能演得情真意切、惟妙惟肖,使得表演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寓深情于声色之美,一举一动,合乎法度,一招一式,无可挑剔,眉目之间,虎虎生威,允文允武,气概非凡,难怪每次演出,观众全神贯注,一逢精彩之处,便是高潮迭起,掌声如雷,无论是生龙活虎的吕奉先、潇洒儒雅的周公瑾还是冤屈凄惨却不改铮铮铁骨的好汉罗成,都能给观众以极大的艺术享受,盛海宁先生以他卓越的天资禀赋,对待传统艺术永不更改的赤子之心,加上后天勤学苦练培养起来的深厚表演功力赢得广大戏迷观众的热爱与尊敬,是他个人应得的荣耀,也是观众之幸,师承之幸,更是流派之幸,国粹之幸!

叶派小生的戏路很宽,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多有提及,身为小生演员,小生里的各个细分的行当,无论是翎子生、纱帽生,还是扇子生、娃娃生、穷生,都需要演得得心应手、炉火纯青,还是以盛海宁先生为例,他常演的剧目有《吕布与貂婵》、《群英会》、《壮别》、《打侄上坟》、《穆柯寨》、《白蛇传》、《玉堂春》、《九江口》、《凤还巢》、《百花赠剑》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他演的全本大戏《凤还巢》,剧中穆居易一角,虽为寒士,却是骨格清奇,举止端方,恬淡自处,不卑不亢,君子比德,温润如玉,令人敬慕之心,油然而生。又如他在《花蕊》中饰演的孟昶一角,气韵生动,温润庄重,缠绵悱恻,我见犹怜,眉目之间,处处含情,举手投足,摄人魂魄,字字上口,声声入韵,天籁之音,扣人心弦,令人击节叹赏,叹为观止,说起来,从小到大,前前后后我也曾经看过几百场小生戏,主人公大抵正值青春年华,唇红齿白,眉清目秀,我甚至在他们身上看到盛海宁先生二十年前或者十余年前的影子与痕迹,可是我觉得,与先生相比,许多小生演员只是徒有皮相,并不具备那种难能可贵的神韵之美,世上本来有许多绝色男子,却也有太多人失之轻佻、轻浮、轻薄、轻狂,所以庄重自矜对于小生演员尤为难得,而盛海宁先生的气质就非常好,帅气而淡定、庄重而节制、矜持而高贵、温柔而多情,从我第一次见到他本人,及至后来交往日深,我始终认为他是最符合我审美标准的京剧叶派小生。

又以他擅演的《吕布与貂蝉·小宴》为例,吕布在美人貂蝉面前叙述虎牢关的胜利,通过大吹大擂,自我吹嘘那一日在虎牢大摆战场……的唱段,在强化剧中吕布的表演、丰富吕布的唱腔的同时,更突出了吕布在貂蝉面前有意表现自己威猛无敌的英雄气概,很好地做到了与之后情节发展的连接,剧中盛海宁先生有许多翎子生的舞蹈动作,细致入微,细腻传神,优美的表演,既突出了吕布对娇娘貂蝉的垂涎欲滴,又表现了他少年得志,偶遇佳人,急于迎合美人的紧张与冲动,以及在王允面前不得不对情欲做适度的自我克制,矛盾而激烈的内心冲突表现在斟酒、观瞧、掩袖这样的外部形体动作上,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抓住观众恰当地表现出吕布这个人物贪酒好色的本性,其唱腔更是迂回委婉,有韵味有余地,细细品味,着实的余韵袅袅,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此之所谓,当之无愧。

他还擅演《周仁献嫂》这类悲情戏,剧中前后有两次哭感人至深,前一次是激于义愤,代友慷慨赴死,夫妻生离死别,充满悲凄和哀伤,也包含着依依惜别、情深似海的夫妻恩爱。后一次哭是最后一场,被人误解为趋炎附势、卖友求荣的周仁被打成重伤以后终于真相大白,夫妻义行感佩天下,这里的哭包含了愤世嫉俗、追念亡妻、悲天悯人,催人泪下,很有艺术感染力。

叶盛兰先生说过,小生的身段之要诀,在于一个紧字,要在紧中见稳、紧中显帅。所谓紧,不是内心紧张,而是精神上的端方自律,以及表演态度上的严肃认真,内心有情有义,外形上才能大放光彩,如《风还巢》里的穆居易出场和《群英会》这一折戏中的周瑜出场就有很大不同,穆居易虽为落魄寒士,但家世清白,学养深厚,不卑不亢,以清贫自守,他的出场脚步幅度小但沉着稳重,神情不骄不矜,态度温润淡然,而周瑜身为三军统帅,出场即迈大八字步,脚腕用力亮靴底,抬脚重,落脚轻,九龙口幅度较大的抖袖,无不体现了他的少年得志,踌躇四顾,顾盼自雄,雄姿英发,好一派风流倜傥!

众所周知,叶派小生之美不仅限于视觉美,更在于听觉美,盛海宁之先天禀赋,可谓得天独厚,其唱腔与念白使用大小嗓结合的刚半音,又称龙音、虎音、凤音,以文小生行腔,清朗响亮,文雅柔韧,悦耳动听,俊彦秀骨,风姿卓逸,生机勃勃,像初春的早晨雨后最清新自然的空气,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情怀,如他饰演《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里的王金龙;以武小生行腔则音域宽广,音色明亮,音调高亢,音质清晰,醇厚饱满,紧实稳定,英姿勃发,刚劲有力,是一种壮怀激烈、黄钟大吕般的壮美,大小嗓结合得宜的虎音龙吟,真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如饰演《罗成叫关》里的主人公,能唱出罗成的悲愤与凄凉,穷途与末路,实属不可思议的天籁之音!又如下文即将论及的名段《赤壁之战·壮别》,其发音、咬字、行腔、运气无不精妙动听,刚、劲、宽、亮的唱腔,清新自然,高亢激越,抑扬顿挫,迂回婉转,唱起来真是飒飒英姿,荡气回肠,《论语·述而》说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此说恐怕也是我的心声写照吧!下面,我们便以叶派小生名段《赤壁之战•壮别》为例做一赏析,以期对盛海宁这位优秀的叶派小生表演艺术家有较为深入准确的了解。

《赤壁之战·壮别》这一折戏,是京剧叶派小生常演不衰的老骨子戏,说的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声势浩大顺江而下,一时间,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呼之欲出(苏东坡《前赤壁赋》),一时间,江东吴主孙权慑于淫威而不欲与战,据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孙权召集群臣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将大好山河拱手相让于来势汹汹的曹孟德,唯独周瑜力排众议,慷慨陈言,道: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对于周瑜的这一番高论,孙权心有戚戚,言道: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君臣肱骨,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就此拉开帷幕,而这场重大战役,正是由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周瑜担任都督。

犹记当日,周瑜用老将黄盖诈降火攻之计,借东风之威,破曹操之军,保江东六郡之基业,定天下三分之大势,指点江山,浪遏飞舟,何等意气风发!《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一场关系到江东政权生死存亡的恶战,在周瑜的挥斥方遒中完美落幕并就此成为千古佳话,此后孙权与刘备谈及此事,感叹周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对于周瑜大破魏军之事,曹公也说:孤不羞走。再思及苏东坡之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阕词,其间虽有东坡居士移花接木之嫌,然其雅妙,尽人皆知,正所谓少年英雄,从容建功,风流俊逸,不觉自醉,才怀美玉,诚如斯言!周瑜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少年英雄,其人其事,永载史册,或肆意汪洋,或纵横捭阖,或长歌当哭,或悲壮深沉,总之,始终高扬着生命的激情,他和那个时代的英雄们所燃烧的生命之火,在那凛冽的寒风中,愈燃愈烈、永不熄灭,这是身为顶天立地男子汉伟大的骄傲,是身为大汉子民纵横天下舍我其谁的骄傲,更是身为万物之灵在最为惨烈的战斗中充满自信苦中作乐永不言败的骄傲!这有着伟大生命力的男人,我爱你们!嫁人当嫁叶派小生,果不虚言也!

回到叶派小生这一段反西皮二六《赤壁之战·壮别》,先看来看唱词,端的好文采:浩然正气冲霄汉,惊醒了星斗闪闪寒。骇浪翻腾增婉转,风叱云咤也缠绵!老将军,珍重此身经百战,珍重了,东风初送第一船。大江待君添炙炭,赤壁待君染醉颜。松柏劲骨当岁寒,你谈笑而去谈笑还!读这一段文字,不免让你我顿起惊涛骇浪之感,重温旧事,如历历在目,记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有余的苏轼,信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堪称千古风流人物的三国周郎,曾是世间多少女子的渴慕与痴念,当年为他魂牵梦萦的好女子,曾在古筝前久久停留,为的是曲有误,周郎顾。我想,世间女子,但凡心底藏有爱情秘密的,恐怕没有不羡慕小乔的吧?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优秀的男人在建立丰功伟绩的同时,亦在美好的女人眼里收获仰慕与幸福,美好的女人也因为优秀的男人而得人生圆满、完整无憾,更因为走进各自的华彩生命换来相互珍惜,这何尝不是两人最大的幸运与福气?就连东坡居士这样参破了世间宠辱与沉浮的智者,不也十分的心往向之吗?

这一折演到三军统帅、少年都督周公瑾在赤壁之战前夜,对黄盖老将军出征在即的一番勉慰,这一段唱词只写得满团锦绣,文采斐然,清越激昂,先声夺人,正气冲天,少年将军,雄姿英发,更兼才貌出众,冠盖江东,光是想想,就觉得天地之间,造化灵秀,竟生就出周瑜这一个十全十美的好男子来,相形之下,那些阴险奸诈、獐头鼠目、猥琐卑微的男人简直枉自为人!且说周瑜首句浩然正气冲霄汉,惊醒了星斗闪闪寒,力陈胸中壮志以及必胜的决心,长江之水,顿起惊涛,两个顶天立地的伟岸男子,为国为民,赴汤蹈火,死不足惜,奈何情深至此!老将军,珍重此身经百战,珍重了东风初送第一船。依依惜别,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的战争,那不仅仅意味着如火如荼的战斗激情,更意味着战火纷飞与生离死别!然而战友情深,亦有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大江待君添炽炭,赤壁待君染醉颜。松柏劲骨当岁寒,你谈笑而去谈笑还。文采卓然,不由得令人想起《诗经·秦风·无衣》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正因如此,两人惜别之情才显得分外宛转,叱咤的风云也为之缠绵,周瑜的一番祝愿和深情嘱咐,谈笑而去谈笑还,一方面显示了对老将军的信任,为老帅不把强敌放在眼中的自信喝彩,也饱含了对黄盖老将军的深情厚谊,身为一军统帅,力挽狂澜,刀光剑影,鏖战疆场,生与死的距离,不过是一念之间,大家无不深知战争最是冷酷无情,即使是生离死别,男子汉大丈夫也绝不肯为之垂泪对泣,战友之情,情深似海,然其间情意,自然不同于周瑜和小乔分别时的小儿女之态,而黄盖以铜锤花脸应工,声音应雄浑刚毅、粗犷豪放,和周瑜的唱词相对,一个风姿翩然,一个豪迈奔放;一个从容调度,一个威风凛凛,叶派小生与裘派花脸,开宗立派,虎啸龙吟,珠联璧合,怎不叫人拍案叫绝!京剧小生叶派艺术,可谓美哉,壮哉!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