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的三重境界

橘子网 6,352

何不食肉糜的三重境界

- 01 -

何不食肉糜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典故,它的主人公是晋惠帝司马衷,一个据说有点痴呆的人。

司马衷虽然是司马炎次子,但是因为司马炎的长子早夭,所以司马衷凭借运气当上了太子。继位之后的司马衷本来智商就达不到平均值,再加上受的教育也不怎么扎实,所以经常闹出笑话。

有一年天下饥荒百姓饿死,得到消息的司马衷在悲伤之余,非常不解地说了一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百姓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吃肉羹呢?”

司马衷是嘲笑百姓吗?不是的,他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在他的认知里,肉羹就是最常见、最低贱并且唾手可得的东西。一个人饥饿的时候,肉羹是最低的保障。

所以,他无法理解为什么百姓宁愿饿死,也不吃肉羹。

这是第一重境界——不相信。

何不食肉糜的三重境界

- 02 -

北宋熙宁八年,不管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初衷如何的好,前期国库收入是如何的充盈,但是这时候变法已经快要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这年十月,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按照当时的规矩,这是不祥之兆,于是就下诏求直言,让群臣提意见。

不少人就直说了新法的弊端导致的民间疾苦,举了不少活生生的例子。

神宗对继续变法有些犹豫,就找来王安石,又不好直接说,只能旁敲侧击地聊了一句:“闻民间殊苦新法。”意思是:“听说民间被新法搞得有点惨,似乎怨声载道了。”

骑虎难下的王安石是这么回答的:“祁寒暑雨,民犹怨咨,此无庸恤。”意思是:“这些刁民,冬天下雪夏天下雨他们都要抱怨,完全不关新法的事,根本不用管他们。”

这是第二重境界——不承认。

何不食肉糜的三重境界

- 03 -

昨天,有个特别权威的声音说了,全国有六亿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这是个很令人惊讶的消息,当然,我说的惊讶,不是因为这个事实,而是因为你懂的。

如你所想,网上出现了很多第一重境界和第二重境界的声音,一边不相信,一边不承认。直到我看见一条评论之后,我才发现,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思维方式已经进化到了第三重境界。

这条评论是这么说的:“多数应该是农村人,我是农村人,在农村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花不了1000元。”

我已经懒得去详细评价这句话了,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在要求别人只需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扼杀别人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权利,是实实在在的坏人。

他们相信这种事情的存在,他们也承认这种事情的存在,但是他们劝别人接受。

这就是第三重境界——该这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