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橘子网 3,306 0

许多年前我看到父亲被人当面质疑,说你读的那些书都有什么用?说的人脸上一脸不屑,父亲怔在哪里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一幕我至今清楚记得,那种无法解释的感受很难忘记。

幸运的是,我没有因为这个经历而选择反面,拒绝读书。反而因为家里有书,鼓励读书,我非常愿意读书,甚至走路、被窝里、马路边都会读。当然也有在数学课上读小说,被老师扔掉的时候,那是初三。

许多年里我一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会说,读书会让你有机会选择生活而不仅是生活选择你。这是龙应台的说法,我只是很认同。

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因为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法拒绝电子屏幕。只要阅读,获取信息,电子屏幕就是一个主要来源。我经常会想,看电子屏幕获取知识和以前的读书有什么不同?对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读书的目的可以是消遣,也可以是获取知识。从消遣的角度来说现在的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所能提供的非常丰富,比较以前的传统娱乐更容易获得。从获取知识的角度,传统的书籍更系统,今天的电子屏幕呈现的东西数量巨大,但是碎片化的东西比较多。面对哔哩哔哩和抖音,视频代替文字的时候,这究竟会带来什么?我们还要不要读书?

回到我父亲被质问的那个问题。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有一个答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简单来说是读书所带来的生活改变。这是物质层面,是人们所期望的读书的最终结果,但是结果不一定符合期望。我们也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说读书带来气质精神风貌的改变。但是我还是希望更明白读书究竟改变了什么。

排除消遣不说,读书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获取知识,无论是帮助解决生活、情感、业余爱好、专业知识等等都类似,那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视频来解决呢?我想从解决具体问题的角度,视频和网络查询完全可以解决问题,效果更好。那么不读书,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我说的是系统性的阅读质量较好的书籍,并不排除电子书和听书,这个和用什么读没关系,和读什么有关系。

知识的上层结构是能力,再上层是智力。就是说知识积累通过实践有可能转化为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进步提高智力。虽然智力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仅就基因部分的发挥,许多人也没有能够达到可以实现的最高比例。智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方面。很多人在基因部分表现优异,例如记忆力和观察力,但是一些依赖于持续输入的信息才能持续的能力,例如想象力的发展持续就依赖于后天获得的知识。

关于思考力和判断力则主要是通过后天增长的智力。思考力或者说思维的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通过思考获得分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甚至更进一步,通过掌握普遍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可能性。没有所谓的空想能够成功,只有建立在过往的基础之上并且突破,才是创新。即使看上去全新的技术也是巨大知识量累积和无数新的尝试的结合。

关于智力有很多种现代的解释,但是核心的标准依赖于后天训练的过程更多。例如有的智力定义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有的智力标准是学习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的智力标准是认知能力的综合,特别是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人生太短,无法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阅读可以带来数十倍数百倍的体验和知识增长,并且在这个过程通过生活中的应用,智力不断增长。对于一个复杂问题,如果一个阅读了2000本书的人来判断,和一个读过20本书的人的判断是有可能很不一样的。只有准确的预判才能带来好的决策,然后随时调整,没有一劳永逸。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就是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无论是事业还是投资,感情另说。毕竟感情投入虽然要求回报,但是经常不计代价。很少有人能真正把人生当做过程,把每一次的选择当做享受。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地追求某种目的,那更要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不断修正,适应生活和新的环境。我想这大概是读书有什么好处的一个答案。

回到抖音和哔哩哔哩,这些呈现方式本身没有错,只不过,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很难主动选择吃苦,有容易获得的娱乐,为什么一定要开动脑筋?调动思考能力读书和跑马拉松一样,不容易,但是习惯了就会获得乐趣。

如果一种信息的呈现形式不能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短视频那么指望它带来智力增长是不太容易的。久而久之,脑细胞就和身体一样,不锻炼,能力就越来越弱。

文/一莪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