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借用著名诗人严阵一首诗的题目,今天看来,这五个字既有诗意,又有历史沧桑之感。
我在“诗人笔下的包头”之一《这条街的名字起得真好》一文中提到,读高中时,班主任程全中老师曾借我两本诗集——严阵的《琴泉》和李瑛的《红柳集》。《包头的烟云》就收在《琴泉》中,这是我最早读到的歌咏包头的诗歌之一。
《琴泉》中还有几首关于内蒙草原的诗,可直接写包头的,仅此一首。
诗人用他那多彩的、善于抒情的笔,浓墨重彩地写下了他对包钢初建时的观感,在我所读到的歌咏包头的诗歌中,独具韵味。
诗仅有两节。
第一节,诗人以大手笔宏观地描写了包钢建设的景象;第二节,诗人充分发挥了他那独具风格、令人震撼的想象力,把“包头的烟云”升华到建设者力量的高度,升华到了劳动硕果的层面,非常具有感染力。
我们还是读原诗吧——
包头的烟云团团升空,
遮没了乌拉山绵延的山峰,
乌拉山下青青的草地上,
猛然间响起了万种喧声!
啊,包头的烟云,
你就像早晨的天边弥漫着雾霭重重,
重重的晨雾会吐出一轮红日,
而你将吐出一座雄伟的钢城!
读着这样的诗歌,我们会想象到当年包钢建设场面的宏伟,气势的宏大,平添了对包钢建设者的敬意。也感谢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记录历史的诗篇。如果诗人今天再来包头,面对经过烟尘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新包头,恐怕就要改写他的“包头的烟云”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怨不得诗人的。
说到这里,我想对《琴泉》再说两句。
读到《琴泉》后,我被诗集中的篇章所打动,我用四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将全书六十八首诗全部抄了下来,并时常吟诵。
时至今日,有些篇章我还能随口吟出。像这样的句子:
“十里桃花,
十里杨柳,
十里红旗风里抖,
江南春,
浓似酒。”
再如:
“花的墙。花的院。
花的小径。
整个的山坞都睡了,
月色。梨花。是它的梦。”
多美啊!
读着这样的诗句,你的心灵能不随着净化、随着陶醉吗?!
我后来喜欢读新诗,与当年《琴泉》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无关系。
前些年,从一家报纸上见到诗人去世的消息,立即给诗人工作的《诗歌报》致函表示哀悼,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出版诗人的全集或者选集。
信发出几个月以后,又见到诗人健在并从事文事活动的报道。
真是让你苦笑不得。我也不知严阵先生读到我的信没有,如读到了,恐怕诗人也是苦笑不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