揶揄是什么意思?写对联的4种揶揄手法

橘子网 8,493

揶揄,原意指嘲笑、戏弄。欧阳修《葛氏鼎》诗云:“器大难用识者不,以示后俗遭揶揄。”其中的“揶揄”,用的就是原意。这样的两个字,为什么能用来概括一种创作手法呢?

揶揄是什么意思?写对联的4种揶揄手法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诗歌中的例子。陆游写过这样一首七绝: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诗人通过这样二十八个字,作了一副穷愁落拓的自画像。这样一位以“塞上长城”自诩的爱国诗人,却只能“细雨骑驴入剑门”,其愤懑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作者满腹牢骚无处可诉,只好自我嘲弄一番。后两句的自问自答,正体现了这种感受,这就是揶揄。正是这么一揶揄,作者得到了一种宣泄的快感。而其难以言表的心事也便曲折地透露出来了。

又如,现代诗人闻一多的名诗《死水》中最后一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有人认为,这个“死水”是“反动统治者”的象征,而当代诗评家李怡认为,“死水”是不能这样来理解的,在这里,诗人由腐朽停滞的“死水”联想到的是不思进取的中国,它正是诗人“大希望之余的大失望”的突出体现。这是一种无比沉痛的揶揄。笔者认为,用揶揄来概括这首诗的手法是再恰当不过的。闻一多的无比悲愤之情就是通过这种手法表达出来的。

揶揄手法是有其独立存在之价值的,我们可以对其作出这样的界定:它是一种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含蓄曲折的表达某种特殊感受的创作手法。揶揄手法在诗歌中只是偶尔运用,在对联中,则运用得颇多。而且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第一种、戏谑式

这一类型可以用这样四个字来概括其特点:寓庄于谐。例如清代王廷静为福州涌泉寺弥勒佛殿题有一联云: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由来。

余德泉先生对之作了这样的评论:联语以调侃口吻,两度设问,一问檀越,一问头陀,却并不辱佛,使人在谐趣中得到启迪。此评不但正好道出了该联的妙处,也为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调侃口吻”,即表达要幽默;二是“不辱佛”,即调侃要注意分寸,正如《诗经·淇奥》中所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三是“使人在谐趣中得到启迪”,即不是为谑而谑,而应该有深意存焉。这三方面结合得好,可以使联作获得一种奇趣。给人以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

笔者见到的题关帝庙对联不下二十副。绝大部分以赞颂关羽的忠义为主题。一般的写法是,将关羽的英雄事迹罗列起来大加赞赏。见得多了难免觉得乏味。而有一副以揶揄手法创作的对联却令人百读不厌,全联如下:

不爱钱不爱酒不爱妇人,是个老头陀,只因眉宇间有两字英雄,耽搁了五百年入山正果;

又要忠又要孝又要风流,好场大冤孽,若非胞胎里有三分痴钝,险些作十八滩顺水推舟。

余德泉先生评价此联:笔调嬉且谐,似嘲似弄,表面看来,对关羽颇有些不敬,但就内容而言,对关羽还是称颂的。这颇有些以丑角演英雄的味道,可谓深得其肯綮。

第二种、反差式

所谓反差式,即将两种极不相称的事物或特征摆在一起进行对照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达到揶揄的效果。例如,清代赵从谊曾作贵州独山知州,州城极荒凉,署衙尤其简陋,赵自题楹柱一联云:

茅屋三间,坐由我,卧由我;

里长一个,左是他,右是他。

一个堂堂的知州大人,其“办公大楼”只有茅屋三间;手下办差人员只有里长一个。面对这样的境遇,作者一定是百感交集而无法言说,只好揶揄自己一番。正是其官职与待遇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得该联产生了喜剧效果。而作者心中复杂的感受也通过这种反差透露了出来。这副对联中,作者并未将形成反差的两极都明说出来,需要读者根据其创作背景进行联想才能取得效果,可以称为暗比。而运用的更多的则是明比,即将形成反差的两方面摆在一起。例如:旧时一士子科考之后,慨然题一联云:

妻子望他龙虎日;

功名于我马牛风。

一方面是家人的热切希望,一方面是考试结果的令人沮丧。两相对照,益显沉痛。另有一种形成反差的方式,借助的是对词语的夸张运用。例如:

耀武扬威,隔窗子瞪门斗两眼;

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

这是清末某人有感于教官的境遇而作的一副对联。吴恭亨评此联:“可云穷形尽相,读之忽令人笑,又令人哭。”当代有人认为该联活画出教官老爷卑微的神情状态,表达的是对“又穷又酸”的教官的嘲讽。对于这种理解,笔者不敢苟同。其实,我们不妨用揶揄手法来理解它。耀武扬威、穷奢极欲在此处都不是实指而只是造势,旨在和后半联形成强烈的反差。意思是说,教官真是个卑微的职业啊,作教官的人虽然名字叫“官”,但这些“官”们,最威风的时候也不过是隔着窗子瞪门斗两眼——瞪人的权力是没有的;最大方的事也不过是提着篮儿去买半斤豆腐——他们太穷了。对于教官,该联给予的是同情而不是嘲讽。正是有感于该联对教官境遇的真实反映和深切同情,吴恭亨才会说它“又令人哭”。

第三种、反说式

这一类型是最接近反语和倒辞的,但它不光是对个别语词的反说,而是融入整体的表达中。其作用也不在于《修辞说略》中给反语和倒辞规定的单纯表示嘲讽或喜爱,而在于从反说中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特殊用意。例如,旧时有人为一财神庙题了这样一联:

果然冷面寡情,只才是守财奴,倒要与他几个;

若使扶危济困,竟成了耗钱鬼,休来想我分文。

这副对联模仿财神爷的口吻来写,似乎是鼓励人们都去做“严监生”。这当然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该联是作者有感于小人得志、贤者命舛的冷酷现实而发出的愤激之言。其所揶揄的对象,不是“扶危济困”的“好钱鬼”,也不是“冷面寡情”的“守财奴”,而是这种冷酷的现实。我们可以从全联中体会出作者正话反说的意味,却不能说具体的哪个词是反语。又如古代一位寒士五十岁生日时,为自己作了一联:

内无德,外无才,并无些些产业,直等到无米无柴,五十载光阴荏苒;

老有母,长有兄,尚有小小功名,也算得有福有寿,两三代骨肉团圆。

该联也是感慨颇深的,但表达得很幽默。下联的几个“有”尤其体现了这种幽默。作者罗列了其所有的“财富”,看似自夸,实是自嘲。请看其所有的是什么,有老、有长、有妻有女、有个功名还是小小的,这正是对自己已达天命之年而无所作为的一种揶揄。“有福有寿”看似实指,但和上联的“无米无柴”相联系,就可知其有反说之意。虽是反说,我们却不能机械的理解,认为作者是说自己“无福无寿”。至于其正说的是什么意思,则是一种只可意会的复杂感受了。

第四种、奇语式

运用揶揄手法有时要借助一些出人意料的词句。作者的思想就暗含在这些奇语之中。例如,旧时一人将赴京赶考时自题了这样一联:

充无罪之军三百里;

守有夫之寡二十天。

上联写自己,将考试说成是充军,可谓从古未有,而作者还将路程算得清清楚楚,益添奇趣;下联从妻子方面着笔,将二十天的短暂分别说成 “守寡”更是叫人忍俊不禁。作者这样写自是一种戏谑之词,但从这些奇语中,透露出的是作者对于科考的厌恶与无奈。又如,郑板桥曾自撰一联,也可看作是使用奇语的典范:

篷破船装零碎月;

墙倒屋进整齐风。

以“零碎”写月,将船篷之破形象化,奇且妙矣;以“整齐”写风,况其墙倒,以奇对奇,更加难能。这样的奇语自不无文字游戏的成分,但它又何尝不是一种沉痛的揶揄,何尝不是透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良深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四类是笔者为了论述的方便而提出来的。在具体的作品中,这四种类型的揶揄虽然会有所侧重,但也常常是同时存在或互相交叉的。特别是戏谑这一特征,更是它们所共有,只是第一种类型的作品表现得更加突出罢了。比方说本文开篇所举的史鹏先生那副对联,“孝忍父烹”、“义安臣死”就是将封建君王所提倡的孝义与汉高祖的“忍父烹”、“安臣死”相对照以形成反差,这何尝不是同时含着戏谑,而接下来作者故意借助“马上”一句来为之“解脱”,并以反问的形式来证明其“厚黑”得“应该”,则更是深得戏谑之妙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