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私域流量”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企业人开始关注与之对应的个人IP,着力打造个人IP带动下的私域流量池,抢占市场蛋糕,抢占消费者。那么IP是什么?怎么打造IP?
1.IP的定义是——自带流量的人格
这句话不容易理解,它有两个关键词:自带流量和人格化。也就是说IP是个“人”,产品打造IP也是在“拟人化”,比如小茗同学、江小白等。
2、IP指代的现实意义就是——它代表着某个人/某个产品在某个细分领域里做的很专业,很有影响力、是专家的角色。人们信任的是专家,所以才想什么事都找专家,这时专家就“自带流量”了。
3、个人品牌是通俗和沿袭过来的叫法,可以和个人IP通用。区别在于ta们是两个时代的不同叫法:品牌是基于产品的,IP是基于人的,品牌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I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物种。个人品牌称之为个人IP似乎更恰当一些。
4、过去说品牌是最稳定的(私域)流量池,其实IP也是如此。IP自带流量,自带的都是主动来找他的私域流量。最稳定指的是——无论过去的品牌还是今天的IP,都是虚拟的流量载体,一旦建立起来,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和平台,可以独立的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
所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罗伯特.士普.伍德鲁夫才会说: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即使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企业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
5、打造个人IP,普通和专家人拥有同样的机会!
在今天便利的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掌握着话语权。理论上只要个人愿意,都可以凭借【用好移动互联网的工具】传播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有“专家感”、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让自己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信任、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带流量的IP。
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选择/聚焦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持续输入和输出,积累自己在这个细分领域里的势能,360°全方位立体式的输出这个细分领域的内容,讲好这个细分领域里的故事。这样去做,慢慢的自己的“专家感”和“个人IP”就显现出来了。
相反本来在现实中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变,他的专家形象也会受到冲击,过去门庭若市,现在门可罗雀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过去的大明星、大品牌因此衰落了,原因就是——没有紧跟时代,没有往互联网上平移自己的势能和影响力。
过去的专家也需要重新从0开始打造个人IP,要不然在互联网上什么势能都没有,没有认知、没人知道,专家也就什么都不是。
也有人看到这里会提出质疑的声音——某某明星、某某大佬连续火了30年,我看他也没有自己去做互联网上的IP呀?
对,问题就在这里:他是没有自己做,但是他30年都有吸引第三方媒体持续报道的能力,自己没做,第三方对他的传播依旧源源不断。
可是绝大多数的专家并没有这么荣幸,第三方媒体也是健忘的,除非你能一直在风口浪尖,否则再大的专家,很快也会被人忘记。
本已是专家的人,基础雄厚,积累了很多,其实更容易打造出来个人IP!但是也因为如此——他们更难打造出来个人IP,个中原因我分析大概是:①固步自封。以专家自居,以为在互联网时代依旧是专家。②年纪大了,什么也都有了,思想力、行动力、个人意愿都不那么强烈。③过去之所“专”过时了。
过去的专家如果没有紧跟时代,打造出来自己的IP,还是很可惜的,但可能这也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吧,新人总要上来,长江后浪推前浪!
6、IP的本质是标签。打造IP的本质是在打造一个人(产品)在互联网上的标签,这跟过去说的“品牌的本质是符号、打造品牌就是打造符号”是一脉相承的。
标签只有一个作用——【识别】
你是谁?
做什么的?代表什么?
做的怎么样?
一个IP所指代的含义就是这些。
所以打造IP就需要仅仅的围绕【你是谁?做什么的?代表什么?】持续输出内容,讲好这里面的故事。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感知到——你做的很专业,在网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你的内容,你的影响力很大,因此就会有很多人追随、信任、合作、产生商业价值,这个时候个人IP就打造出来了。
7、对IP理解的误区:有人会觉得打造IP很难,IP都是那种大明星式的人物,我这辈子想想都可能是奢侈。
其实不然!
有1个人认可你、信任你、觉得你是专家,你就是1个人的IP。
有100个人认可你、信任你、觉得你是专家,你就是100个人的IP。
有10000个人认可你、信任你、觉得你是专家,你就是10000个人的IP。
…
打造个人IP最简单的方式,可以先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开始,先在5000人里有影响力、有专家感和打造出来自己的IP。然后再去复制到更多的平台,影响更多的人。
8、打造IP的公式就是【IP=标签化×内容力×持续积累势能】
打造个人IP,以此带来私域流量是个长期过程。但这是一个不破不立的事儿,不断“立”,不断丢到用户群里去“破”。打造个人IP,在实际操作中一定是经历混沌,摸索,最后才是更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