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工业的成功来源于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
所谓开放,就是加入全球产业链,可以获得全球的丰富的供给侧原材料,也可以获得全球庞大的需求侧倾销市场。
所谓改革,就是想干啥干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2)全球分工
整个全球,其实仍然建构在美国人在二战后形成的机制格局中。
全球政治:联合国
全球经济: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全球贸易:WTO
全球军事:全球军事防御联盟
这个机制至今仍然有效。
俄罗斯和巴西提供原材料,美国提供源创新,日本提供细腻改善的产品,德国提供产品生产的精密制造设备,中国进行产品大规模生产,然后倾销全球。
这个格局,目前仍然没有打破。
(3)工业时代
工业时代分为三个时代:
1、工业时代前期:以能源、原材料、基础基建工程、交通运输为主
2、工业时代中期: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为主。我们国家近几年电子商务和零售业为啥迅猛发展,其实就是出于这个时代
3、工业时代后期:就是以生产性服务为主了。比如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监理、供应链采购、供应链金融、生产性保险、仓储物流...。
2020-2030,就是我国要进入工业时代后期。
美国是全球唯一一个进入信息与服务消费时代的国家,国家GDP产值主要以信息产业和服务消费产业为主。
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可能能追住美国屁股的一个国家。中国近几年在5G、智能手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ICT信息产业方面追的比较紧。
中国的金融保险行业、生产性服务行业、服务性消费行业,我国还非常非常短板。
(4)工业科技革命
农业设备,都是天然利用。以人力或畜力或水力为动力能源,以木质作为设备材料
工业1.0,以煤炭作为动力能源,以蒸汽机作为动力设备,以钢铁作为设备材料(钢铁需要挖掘、冶炼、锻造这些典型工业动作)。
工业1.0,还有个进步,就是以石油作为动力能源,以内燃机作为动力设备,以合金作为设备材料。石油挖掘/运输/冶炼需要更高要求,内燃机制造需要更高要求,合金制造需要更高要求。
工业2.0,以电力作为动力能源,以电机作为动力设备。
电力一开始是煤炭和水利发电,现在进步到太阳能、风能、核能。而且出现了大规模电力网络。
工业3.0,ICT技术和工业制造结合在一起,以便制造更精密的产品,使用微电子/PLC/CNC进行精密控制,现在更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进行柔性控制。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把机器进行大规模组网作业。
(5)工业典型产品
1、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力/石油/煤炭)、新材料(化工化学)、钢铁、建筑工程、现代农业、工厂流水线机床设备
2、第二阶段: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高速公路/交通指挥、火车/铁路运营、飞机/民航运营指挥、船舶/海洋航行运营指挥。这些用电或石油能源驱动的钢铁机械东西
3、第三阶段:企业电器: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投影仪等等
4、第四阶段:家庭电器:如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
5、第五阶段:企业信息电器:如服务器、存储、路由器、程控交换机、医疗诊断设备
6、第六阶段:消费信息电器:PC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等
(6)中国制造的优势
一、规模最大、成本最低
中国制造业目前的优势就是在于按照产品设计图纸,大规模制造出来,达到最低成本,最大规模的使用量,质量中等或中上。
在2017年的时候,兴起一股厉害了的热潮,搞出一个新词叫新四大发明(高铁、滴滴打车、摩拜共享单车、电子商务、配送、移动扫码支付)。其实那些都不是咱们源创新的,只不过是咱们应用规模最大、应用最成熟的。
二、灵活性
而且在非精密产品制造行当或者非大型产品制造行当,我国还能做到非常高的灵活性,在研发设计变动、采购计划变动、销售订单变动、生产节奏变动,足够高的灵活性。
但是在精密产品制造行当和大型产品制造,这种灵活性就不灵了。就需要老老实实按照计划、项目工程来做了。这中国人就不行了。中国人在工业标准制定与执行、精密或大型制造方面的精细管理和长产业链管理就不行了。
三、区域集群生产
中国做对了一件事,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进行了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招商引资。因而形成了中国典型的区域集群生产,达到了一镇一品。这是中国非精密产品制造行当或者非大型产品制造行当,能达到灵活柔性、规模的很重要的基础前提。
美国的制造是全球产供销链条资源整合与运营模式,中国和日本都是集群生产模式(如著名的丰田汽车生产模式,丰田的各个零配件商都围绕在丰田工厂方面200公里内)。
日本当年把制造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时,日本企业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1、研发:研发设计放在本土
2、精密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放在本土
3、核心原材料控制:在全球投资并购控股核心原材料基地
4、产业链管理:在全球整合产、供、销资源运营和管理
5、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但是,集群生产,而不是集成生产,这是中国制造的短板的短板。
(7)中国制造的劣势
一、上不了台阶
上不了台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新材料、精密设备、精细管理方面达不到高端产品的制造质量,一个是缺乏源创新。
马斯克之所以成功,有美国整个基础环境:
1、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人才吸引
2、资源:全球产业链资源整合与运营
3、资本:美国的风险投资、上市与市值模型、并购
日本人在上世纪70、80年代,产品规模、产品质量、精细产品改进、精细管理方面都超越美国,但是在源创新方面就是超越不了美国。日本人认为自己是在教育方面太填鸭式,应该像美国孩子一样解放天性,要减负,留出时间多做各种集体活动,即使不会算数也无所谓反正有计算器。于是,日本就开始教育改革。平成废柴就是这样产生的。
二、中国制造缺乏品牌
中国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来料加工的。也就是说,我国当时的原材料都不行,只能从国外进口,能利用的就是中国的人口、土地、税收优惠红利。
后来2001年加入WTO之后才能做到代工生产,也就是你发来订单,你发来技术设计图纸,我购买上全世界最好的精密自动化生产设备,我就能给你生产出来。
但是,代工生产,就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消费品牌,即使全世界的阿玛尼、古驰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也不行。
名创优品、网易严选、拼多多,都在日常小零碎消费品方面想打造中国式的“无印良品”,不过他们都是零售品牌,而不是产品品牌。
三、中国是集群制造不是集成制造
集群制造,是你造我造大家造,无序竞争。
而集成制造,是需要在产品内结构研发设计发力、精细调度管理发力的。
(8)新制造:区域集成生产
一、区域集成生产:产品研发设计协同平台
1、中国产品品牌以及价格,首先就和产品外观工业设计相关。
2、另外,中国产品要形成集成生产,就得在产品内结构设计方面进行发力,做到组件式可插拔式组装。
3、为了产业链各环节:研发设计方、原材料采购方、零部件制造方、产品生产方都能够协同在一起,我国还需要产业链级的PLM云,能够做到这些方可以共享产品研发设计数据(CAD电子图纸、产品数据、BOM物料清单),能够做到实时变动联动。我还不提研发按设计这个单一环节的3D CAD仿真设计、CAE仿真测试、ARVR仿真体验、3D打印模型验证,这都是更后的后话了。
4、还有,中国产品要想附加值高,我目前能想到的一招就是:智能化。
智能化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智能硬件(Smart Device),一个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智能硬件指的是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远程升级)、有传感器、有无线网络(5G/WiFi);人工智能指的是有人机对话(如视觉识别、语音交互)。所以这些方面,我们研究院一直在聚焦这些领域的研究。
二、区域集成生产:B2B供应链采购平台
要有原材料零部件MRO工业品的B2B采购交易平台。
现在视频直播、人脸认证、证照识别、企业支付、企业信用评估、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签名、在线IM在线文档协同都比较发达了。这个快呼之欲出了。
这个交易平台很核心的竞争力就是:CAD电子图纸、产品主数据、BOM物料清单。以后大家就会明白了我现在这句话。很多人现在搞产业互联网搞供应链B2B采购,偏交易,而不积累产品主数据,这以后就长不了了。
三、区域集成生产:设备物联网平台
要形成区域集成生产,各个生产单元进行协同生产:你生产鞋带,我生产鞋底,他生产鞋帮...。就得知道各生产单元的生产设备型号、产能。
所以才要做设备物联网平台,实时知道各生产单元的生产设备型号、产能负荷,才能做到智能派单。
四、区域集成生产:生产订单平台
下游不管是从渠道来的,还是从KOL网红C2m来的销售订货订单,都得汇聚到这个平台上。
这个平台,根据产品主数据、BOM物料清单、设备物联网平台数据,进行智能的生产订单拆单、合单,以便做到产品分解分头生产,最后还能做到集成组合成成品。这智能拆分合单,都需要人工智能认知计算来调度。
这就是我定义的产业链级的ERP,如果ERP需要重新想象,这就是我重新定义的ERP。我通常也把它叫做工业互联网。但因为现在工业互联网这个词被人们都用烂了、各种妖魔鬼怪都说自己是工业互联网,但意思都不是我讲的意思,所以我现在开始不讲工业互联网这个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