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婆子过去都是大户人家的必备,入冬之后,再暖和的房间晚上进被窝也冷。那时室内温度十四五度算高的,家中棉衣棉裤穿上棉鞋甚至捂上棉帽是百姓生活的常态。尤其平房,全家靠一个小煤炉取暖,火不旺时室内极速降温,被窝如同冰窖一点也不夸张,这时汤婆子就来救急了。
汤婆子的名称既科学又文学,汤在古代汉语中指热水,恰好又是姓氏;婆子叫着温暖,塞进被窝还多一份感情。这一名称至少在宋代就流行了,大文豪黄庭坚写过《戏咏暖足瓶》两首,其一写道:“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小诗写得风趣暧昧,传达出多种信息;汤婆子(脚婆)置于脚下,价值颇高,睡暖了还有思想,印证了饱暖思淫欲之说。
古代汤婆子多为金属制,铜制为上,锡制次之,未见有铁制的,可能因为铁易锈,也会产生铁锈味,所以有钱人以用铜制的为佳,晚上灌入开水,包上厚毛巾或小棉被,在冰凉的被窝里可以热上一宿,早上起来将水倒出来还可以洗漱,一举两得,这是今天的人难以想见的。
汤婆子外型有两类,一类圆形,另一类椭圆形,一般说来椭圆形贵重些。过去手工制作的产品也是圆形易,椭圆形难,加之使用时椭圆形易裹易放,椭圆形就显得高档一些,尤其铜制的,使用久了,发出一种幽幽地宝光,俗称包浆。
解放后橡胶工业发展起来,汤婆子就被热水袋取代了,柔软的热水袋与坚硬的汤婆子比,似乎更胜一筹,加之铜制汤婆子制作成本很高,很快就成为了文物,三十年前潘家园地摊还可以见到,今天恐怕已是凤毛麟角了,我们观复博物馆也就收藏了一个。